《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这首诗创作于1927年夏天,当时的政治风云激荡,作者年仅22岁。诗歌通过描绘狭窄阴沉的雨巷、徘徊的独行者以及像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运用象征性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
《雨巷》原文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
赏析
《雨巷》以其独特的艺术美和音韵美,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经典之作。诗人戴望舒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雨巷这一场景赋予了深刻的情感内涵。诗中丁香姑娘的形象,既是诗人内心渴望爱情的象征,也是那个时代青年知识分子苦闷与追求的象征。诗歌的意象和节奏,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充满哀愁的美感,让读者在感受诗歌的韵律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
这首诗发表后,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叶圣陶称之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赋予了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它不仅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艺术美的结晶,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审美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