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国历史故事
1、四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刘备的夫人死了之后,孙权和周瑜为了要回荆州,假惺惺的邀刘备过江,说要把孙权的妺妹嫁给刘备,好在刘备过江相亲时控制住他。刘备在赵云的保护下过冮相亲,用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妙计,弄假成真,娶了孙权的妹妹,之后带她回荆州,周瑜带兵追赶却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吴军大败,这就是有名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2、当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此时刘备打算三访孔明,也就是诸葛亮。张飞和关羽都不耐烦了。
3、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4、第一次,诸葛亮假装不在家;第二次,他则以修养为由拒绝刘备;最后一次,刘备亲自下跪请愿,才让诸葛亮感动并答应出山。诸葛亮的加入为刘备提供了智谋和战略支持,成为蜀汉的重要支柱,也为后来的蜀汉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个故事展现了刘备的坚持和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典故之一。
5、鹿死谁手
6、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从此曹操对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7、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8、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邀请出山辅佐。第一次时,他出门了。第二次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第三次,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很诚恳,于是出山全力帮助刘备。
9、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刘备屯军新野,因徐庶推荐,"三顾茅庐"于隆中,请诸葛亮出山。相见后,诸葛亮提出占荆、益两州,和好西南各族,联合孙权,整顿内政,伺机从荆、益两州北伐曹缉顶光雇叱概癸谁含京操的策略,以图统一中国,恢复刘汉帝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隆中对"。后来,刘备大体根据这个计划,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与曹魏、孙吴三分天下的格局。
10、初平三年(192年),曹植出生于东武阳。曹植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第三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丕、彰、植、熊)。当时曹操在北方尚未站稳脚跟,缺乏固定的根据地,家属常随军行止,因此幼年的曹植同众多兄弟们一样,是在戎马倥偬的生活中度过的。这种戎伍生活一直到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击败了劲敌袁绍集团,攻克了其经营多年的邺城(今河北临漳),方才有所改变。
11、孔明醒了,两人礼让一番,便谈论起国家大事,刘备一再邀请,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又诚心诚意,便答应刘备了!
12、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
13、七步成诗。
14、以上就是发生在三国演义中吴国的故事。
15、回到新野,刘备不断派人打听,但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回家时,叫人立即备马.到了草屋,书童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再次怏怏而回.
16、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张冒雪前往,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去了,又回去一趟。
17、太子之争
18、第二次拜访时,诸葛亮表明自己有治国安邦的才能,但刘备仍未信任他。
19、《三顾茅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刘备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创立者,他在寻求助手途中三次拜访诸葛亮。首次拜访时,诸葛亮因为刘备条件不够成熟而婉拒了。
20、三顾茅庐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故事,当时刘备要请谋士诸葛亮出山帮他立功立业,诸葛亮为考验刘备的诚意,前两次避开了刘备,到了第三次才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与刘备相谈甚欢,共叙天下大事,诸葛亮首次表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21、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22、刘备在长坂坡失利后,听说草庐中有一位卓越的军事智囊诸葛亮,便三次前去拜访。第一次拜访时,诸葛亮故意隐瞒自己的身份,询问刘备的抱负和计划,然后让其离去。第二次拜访时,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一些条件,要求刘备先送走妻子儿女和跟随他的人,然后才同意出山。第三次拜访时,诸葛亮见刘备已经答应了他的条件,于是答应跟随刘备。
23、三顾茅庐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帮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离开。
24、关于曹植的典故:七步成诗
25、洛水感怀
26、三国演义中关于东吴方面的故事有孙策给孙权的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27、谢涛老师连续3年都是喜马历史主播第一名。不仅声音好听,历史故事讲的也很生动。《听谢涛·真三国》目前播放量超过6亿。另外他的400集历史大剧《谢涛有声历史剧:三国到明清》也非常受欢迎。谢涛老师讲故事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引人入胜。
28、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植随父征战第一次回到家乡亳州。
29、刘备三次登山拜访诸葛亮,第一次被门卫拦住,第二次被告知诸葛亮正在研究,第三次刘备带着孩子上山表达心意,最终感动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故事展现了刘备坚定追求,诸葛亮的智慧和谦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典故,象征人才珍贵。
30、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
说三国历史故事
31、襄阳是三国文化之源。三国文化遗产丰富,《三国志》86卷中有18卷写到襄阳,《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故事发生在襄阳,现存有50余处三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其中名气大的就有:荆州古治遗址、凤林关、庞公制药洞、学业堂、古隆中、问计楼、蔡瑁宅、王粲井、水淹七军鏊战岗、关羽刮骨疗毒处、临沮岗遗址、春秋寨、团山寺、刘备濯笔池、马跃檀溪处、的卢冢、水镜庄、徐庶庙、刘表呼鹰台、刘表墓、庞公祠、仲宣楼、曹仁汜水碑、堕泪碑、羊杜祠等。司马荐贤、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刮骨疗毒、大意失荆州等发生在襄阳的三国故事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32、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一统天下。
33、才气逼人
34、刘备三顾茅庐以前,攻城掠地,战无不败,被曹操追的满世界跑,当他意识到问题所在时,便寻访天下贤良智能之士,当他得知南阳诸葛孔明时,便不辞辛苦,三次拜访诸葛亮,才得以想见,虚心请教,得以流传千古的隆中对,定下自己的战略方向,并且以诚心感动诸葛亮请得出山!
35、很多,赤壁之战,吕蒙白衣渡江,三气周瑜,蒋干盗书。单刀赴会,
36、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曹丕继王位,曹植时年29岁,作《上庆文帝受禅表》、《魏德论》。曹丕称帝之后,对曹植严加防范。后来,曹丕碍于母后卞氏的压力,只好将曹植数次徙封。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37、第三次拜访时,诸葛亮用茅草搭建茅庐,表达了他为国家舍生忘死的决心。最终,刘备相信了他,并任命他为重要职位,以后在诸葛亮的帮助下蜀国得以崛起。这个故事显示了诸葛亮的才能、忠诚和刘备的明智,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典故之一。
38、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17岁的曹植随父南征刘表至新野,后又随父与孙权战于赤壁。
39、二是孙策之死。孙策给征善战,短短几年就统一江东,他与曹操明争暗斗,最终反目成仇。孙策手下有位太守叫许贡,此人暗通曹操被孙策获知,孙策一怒之下杀了许贡,不料许贡手下有三个门客,找机会刺杀了孙策为主报仇,使孙策英年早逝,孙家差点儿丢了江东,好在孙权少年英武,才保住了父兄之基业。
40、最能体现被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是。三顾茅庐。
41、曹植人物生平
42、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改封临淄侯。这一年,曹操东征孙权,令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当年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曹植既因为有才而受宠,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便都来辅佐他。曹操有些犹疑,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
43、三顾茅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讲述的是三国时期蜀汉刘备三次拜访草庐中隐居的诸葛亮请他出山的故事。
44、在邺城时期,有一件对曹植来说是至关重要、并影响到他一生的事,这就是世子之争。
45、众臣在皇帝面前也说三道四,谣言惑众,什么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曹丕听信了谗言,决定今日动手。
46、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与诸葛亮相见。诸葛亮对天下大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令刘备十分叹服。
47、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就想方设法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48、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
49、水淹七军
50、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15岁的曹植第一次随父东征海贼管承到达淳于(今安丘东北)。
51、周瑜年少领兵,陆逊抗蜀火烧刘备连营。
52、一声令下,随行的士兵手持长矛,聒噪叫嚷,一只卧姿安闲、色彩斑斓的梅花鹿被他们从树丛里赶出来,它似乎已经感觉到灾难的降临,惊悸地在空旷的猎场上狂跑。
53、曹植典故:七步成诗
54、一年仲秋,曹操率曹植(公元192—232年)和五位宠将到狩猎场打猎。秋高气爽,衰草如盖,满山红遍,北方的狩猎场呈现出一派雄丽、悲壮的情调。曹操喜持长须,兴致勃勃。
55、五是草船借箭。草船借箭发生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为了陷害诸葛亮,让他用十天时间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用三天就行,他在许多船上扎了很多草人,假扮成士兵,夜晚利用大雾向曹操的军营开去,曹操多疑不敢出兵,只是用箭射,结果都射在草人上,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了十多万支箭,这就是有名的“草船借箭”。
56、黄初三年(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在《洛神赋》中,诗人描摹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神形象,把她作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倾心仰慕和热爱;又虚构了向洛神求爱的故事,象征了自己对美好理想梦寐不辍的热烈追求;最后通过恋爱失败的描写,以此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归于破灭。
57、三是白衣渡江。白衣渡江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襄樊之战末期,东吴吕蒙发动的一场袭击荆州约一场军事行动。因为在渡江过程中吕蒙让部下都扮成商人的样子,所以把这次战役称为“白衣渡江”,当时关羽正率军北伐不在荆州,吕蒙渡江之后奇袭荆州,切断关羽后路并将之擒获后又杀害,直接引发了与刘备夷陵之战。
58、他吟下的四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甚至感动得皇帝曹丕听了这首诗,感到很惭愧,不忍心再加害于自己。
59、尤其是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十月,曹操召令曹丕为世子。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
60、周瑜打黄盖让黄盖诈降并烧毁曹船。吕蒙努力学习让人刮目相看。
说三国历史故事
61、三顾茅庐的故事梗概:
62、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
63、三人第三次到隆中,来到草屋,知道诸葛亮在睡觉,刘备便等他。
64、黄初二年(221年),30岁的曹植被徙封安乡侯(今河北晋州侯城),邑八百户;当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今山东鄄城县),是年作《野田黄雀行》,这次改封成为曹植一生重要的转折点。
65、建安十六年(211年)秋,刚行冠礼的曹植暂时告别了在邺城宴饮游乐、吟诗作赋的优游生活,慨然请缨,随父西征。一路上跋山涉水,晓行夜宿。当西征大军辗转到帝都洛阳时,曹植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饱受战火的洗劫,洛阳城往日的繁华消逝得无影无踪,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荆棘丛生,昔日气势雄浑的皇宫已成一片废墟,湮没在杂草间,片片黄叶满城乱舞。满腔热血的曹植怀着一颗立功垂名的心,随西征军离开洛阳,继续向西进发。经过一年多的兼并战争,西部最终结束了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迎来了它的稳定与安宁。凯旋的曹植不久即被封为临淄侯。
66、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67、一是火烧赤壁,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二十万大军顺江而下。孙权命周瑜和程普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驻樊口的刘备军一起溯江西进,与曹操相遇赤壁,时曹军因水土不服,已染疾病,周瑜用黄盖火攻之计,将曹军舟船全部烧毁,曹军大败。此战为以后的三国鼎立打下坚实基础。
68、曹操扣留徐庶的母亲,逼迫徐庶离开刘备,徐庶临走告诉刘备,隐居在南阳隆中的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胜徐庶百倍,于是,刘备协同关羽、张飞,一起去拜访诸葛亮,前两次,诸葛亮借故没见刘备,可刘备求贤若渴,不辞辛劳,不顾关羽和张飞的劝阻,第三次又去拜访诸葛亮,终于见到诸葛亮,二人在诸葛草庐,探讨天下大事及天下局势,诸葛亮虽足不出户,却了如指掌,洞悉天下,纵论古今,令刘备佩服不已,于是,诚心相邀,诸葛亮欣然答应出山。
69、诸葛亮感激刘备三顾茅庐的执着精神,答应出山相助。
70、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派大将关羽北攻驻守樊城的曹仁。曹操派于禁、庞德增援曹仁,驻防于樊城北面的罩口川、鏖战岗、团山铺一带。时值八月,大雨滂沱,汉水暴涨,平地水深丈余。于禁、庞德与诸将登小山避水。关羽利用曹军夏季屯兵在低洼地带的错误,命水兵乘早已备好的大船猛攻散困在各个冈顶的曹军。庞德竭力应战,兵败被关羽擒杀。于禁及所领七军,皆死于水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关羽水淹七军的故事。
71、一天,他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但诸葛亮不在,他们只好失望而归.
72、三顾茅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刘备作为蜀汉的创始人,希望请到荆州名士诸葛亮为自己出谋划策,但诸葛亮多次被他人劝阻而不愿前往。于是,刘备三次亲自前往诸葛亮居住的茅庐,表达自己的诚意和愿望。
73、孙权在百万曹兵压境情况下听从周瑜之计谋联蜀抗曹。
74、时间过得很快,刘备打算三访诸葛亮.三人第三次来到隆中,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便下马步行.这时,诸葛亮在午睡,为了不打扰他,刘备恭敬地在台阶下等候。张飞见了,很生气想放火,但并没有,诸葛亮醒来,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其共图大业。
75、刘备一生屡败屡战,从徐州牧陶谦让贤给刘备,丢失徐州,脱离曹操再败,荆州再败,以坚韧不拔的决心最终取得胜利。
76、三国演义中关于东吴方面的故事很多,今天就举其中的五个。
77、曹植“七步成诗”的广为流传:“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于《三国演义》),然而这首诗不见于陈寿的《三国志》,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世说新语》记载着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学,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被处死,而且对诗有严格要求:诗的主题必须为兄弟之情,但是全诗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内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78、七步成诗、鹿死谁手、洛神悲歌、梵呗泰斗、忧生之嗟这些都是使曹植出名的典故。这当中的每一个故事都突显出曹植的聪明才智和风流倜傥。
79、建安十二年(207年)一月回师邺城,他在《求自试表》中所说“东临沧海”即指此事。九月,16岁的曹植随父北征柳城(今辽宁朝阳),他在《求自试表》中说“北出玄塞”即指此行,《白马篇》就是曹植对此期间随父征战的写照。
80、曹植很有才华,精通天文地理,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威震朝野啊!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
81、铁杵成针,卧薪尝胆,抗战胜利都是具体事例
82、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认定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众人道:“宫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听说了吧,吾登皇位你怀恨在心,这事是否你主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