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出自中国春秋时期越国的历史故事,主要讲述了越王勾践在被吴国打败后,为了报仇雪恨,刻苦自励,发奋图强的故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卧薪尝胆:
勾践在吴国做奴隶期间,晚上睡在柴草上,饮食中也尝苦胆,以此激励自己不忘国耻。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与卧薪尝胆相关联的故事,比喻事成之后将出力的人抛弃或杀掉。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越国在勾践的领导下,经过长时间积聚力量,最终打败吴国。
这些故事均记载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和《吴越春秋》中。勾践的故事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典型的刻苦自励、发奋图强的象征,成语“卧薪尝胆”也因此广泛流传,用来形容人刻苦努力,力求上进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