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冲了龙王庙" 这段话的典故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具体故事如下:
背景:
龙王被认为是掌管雨水的水族之王,民间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会建立龙王庙进行祭拜。
故事内容:
传说中东海龙王的三太子因触犯天条被贬至人间受罚。为了赎罪,他在夜间偷偷帮助海边龙王庙旁的老头浇灌菜园。然而,由于老头与庙里的和尚交好,和尚误以为三太子是妖怪,于是连续几夜守候在菜园中试图捉拿。最终,在第四夜,和尚用剑刺伤了三太子,三太子愤怒之下掀开海眼,导致海水泛滥,淹没了龙王庙。
典故含义:
这个传说被用来比喻本来是自己人,因为相互不认识或误解而发生冲突或争端。
这个典故最早出现在清代两部著名小说中,分别是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和文康的《儿女英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