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华夏、中华、神州、赤县都是古代中国的别称,各自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九州
定义:九州最初是指中国古代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源于大禹治水后划定的九州。这些州分别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别称:九州也常被称为九囿、九围、九隅、九有、九土等。
华夏
定义:华夏最初指的是周王朝及其姬姓封国和行周礼的诸侯国,后来逐渐扩大范围,包括了所有实行周礼的地区和少数民族。
别称:华夏也称作“诸夏”。
中华
定义:中华一词最早指的是古代中原地区,因其在四方之中而得名。后来,随着疆土的扩张,中华成为指称整个中国的词汇。
别称:中华也有“中土”、“中原”、“中州”、“中夏”等别称。
神州
定义:神州或称“赤县神州”,最早出自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的学说,是指中国。
别称:神州也常被称为“九域”、“九有”、“九土”等。
赤县
定义:赤县是九州的别称,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邹衍的人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
这些词汇在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法,但都指代中国。它们不仅具有地理层面的意义,还蕴含着文化沉积和历史传承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