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破产是一个 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02年提出的经济概念,用于描述一个国家出现资不抵债的状况,即对外资产小于对外负债。这通常意味着该国的主权债务违约,无法按期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
国家破产并不仅仅是法律上的破产,而更多是一个经济术语。与个人或企业破产不同,国家破产并没有统一的国际法律框架,而是一种国家金融失信行为。当一个国家的金融财政收入不足以支付其进口商品所必需的外汇,或其主权债务大于其GDP时,就会发生国家破产。
国家破产后,通常需要通过向国际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国家寻求帮助等多种方式来度过经济危机,直到经济恢复。历史上,冰岛、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国家都曾面临国家破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