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勘定边界的过程涉及多个条约和事件,具体如下:
1689年《尼布楚条约》:
这是中俄两国签署的第一份边界条约,标志着两国首次正式划定边界线。条约规定以外兴安岭作为双方的边界,并确认了中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主权。
1727年《布连斯奇条约》:
这份条约是在清朝雍正年间与俄罗斯帝国签订的,主要解决两国在蒙古地区的边界争议,划定了从恰克图到贝加尔湖的边界线。
1728年《恰克图条约》:
这份条约是对《布连斯奇条约》的补充,进一步明确了中俄在蒙古和外东北地区的边界线,并对贸易和宗教活动进行了详细规定。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又称“塔城议定书”或“塔城界约”,是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西北地区领土。该条约于1864年10月7日签订,主要涉及中国西北边疆的领土划分。
1886年中俄珲春勘界:
这是中俄两国在近代不平等条约框架内进行的一次重要勘界活动,吴大澂被委任为勘界官赴吉林与俄官划分边界。
综上所述,中俄勘定边界涉及多个条约和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