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地球形成之初,经历了多个阶段:
无机自然地理环境时期
从距今3600~3800百万年前开始,此时地球尚无生命,环境处于无机状态。
古海洋自然地理环境时期
从距今3800~410百万年前,生命开始早期出现,海洋生物繁盛。
古自然地理环境时期
从距今410~250百万年前,生物开始登陆,陆地生物逐渐发展,生物群落与现代有很大不同。
古自然地理环境向现代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时期
从距今250~65百万年前,高级动物和高等植物繁衍,地球环境逐渐向现代自然环境转变。
现代自然环境形成发展时期
从距今65百万年前至今,地球环境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形成了现今我们所知的自然环境。
在人类出现后,环境史进入了“人为的自然环境”阶段。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古代的农业开发到现代的工业文明,环境经历了从美好到破坏再到治理的过程。
中国生态环境的发展历史
古代生态环境
西北地区在古代因气候温暖、森林草原密布而成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森林密布,山青水秀。
近现代生态环境
11世纪后,气候变冷导致北方农业衰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农民南迁,经济重心南移。
19世纪中期以后,全球气候变化引起农业生产条件变化,导致经济和社会出现重大逆转。
现代生态环境保护
20世纪以来,中国面临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如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1983年启动水土保持工程,开展生态治理工作。
1994年设立环境保护部,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01年加入WTO后,提出科学发展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2013年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全球生态环境的发展历史
地球演化
地球形成45.7亿年前,到258万年前人类出现,环境从“自在的自然环境”过渡到“人为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变迁
地球表层各个圈层经历了各具特征的历史演化,反映着地球巨大的、不可逆的自然环境变迁。
建议
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加强国际合作: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科技创新:利用科技手段,如遥感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