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即 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爱国运动。它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当时,中国代表团希望恢复在山东的主权,但遭到了拒绝,这激起了广泛的民众愤怒。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全国多地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北洋政府迫于压力,最终决定暂缓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次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文化和思想运动。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五四运动后,许多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