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摘抄屋-摘抄生活中值得收藏的文案句子

第二次中东战争经过是怎样的?

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或苏伊士运河危机,发生于1956年10月29日至11月6日,主要涉及埃及、英国、法国和以色列。以下是战争的详细经过:

战争起因

埃及总统纳赛尔于1956年7月26日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此举引发英法等国的不满。

英法为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策划召开对运河实施“国际管制”的会议,但遭到埃及拒绝。

战争爆发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在英法两国的支持下,兵分三路入侵埃及西奈半岛。

同日,英法两国借口保护运河航运,向埃及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停火并允许英法军队进驻运河区,遭埃及拒绝后,英法空军对埃及的多个重要经济、交通设施进行了疯狂轰炸。

战争过程

以色列进攻

10月29日下午,以色列军队进入埃及境内,占领米特拉山隘等地。

10月30日晚,两支以军在米特拉山隘汇合。

10月31日,以军占领海坦谷地,并与埃军展开对米特拉谷地和碟状台地的争夺战。

英法空袭

英法空军对埃及的机场、兵营、开罗、亚历山大、塞得港等重要城市进行了轰炸,企图将埃军拦截在西奈半岛。

埃军撤退

埃及识破了英法的战略企图,命令增援部队停止进入西奈,守军迅速撤至运河区。

战争结果

11月6日,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

11月8日,以色列同意撤出西奈半岛。

苏伊士运河公司重新国有化,埃及人民赢得了苏伊士运河的全部主权。

影响

英法以侵略埃及的计划宣告破产,英法在中东地区的殖民统治基本结束。

美国和苏联在中东的影响力大增,加剧了阿以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英法军从塞得港登陆,向运河区进攻,切断埃军退路。

总结:

第二次中东战争最终以英法以色列军队的撤军告终,埃及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取得了胜利,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得以维护。这场战争对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上一篇上一篇:波兰经济发展简述?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