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降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经济因素
巨额负债和利息支出:国内高铁普遍存在亏损情况,如2021年前三季度国铁集团累计净亏损698亿元,总负债约5.84万亿元,资产负债率66.19%。高铁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每年的利息支出非常庞大,例如国铁集团每年至少需要支付银行利息2920亿元人民币。
建设成本高:虽然国内高铁的建设成本相较于国外有所减少,但每公里的建设成本仍在1.5亿元左右。建造1000公里的高铁需要1500亿元,同时建设10条高铁则需要1.5万亿元。
安全因素
安全冗余和安全管理经验:高铁在运营初期需要通过降速运行、逐步提升开车密度及降价等措施来积累安全管理经验,增加安全冗余。
线路条件限制:部分高铁线路由于建设时间早、技术限制等原因,轨道条件不适合高铁运行,如山东境内很多线路仍是有砟轨道,改造困难且成本高,因此只能维持较低的速度。
地形复杂:山东省地形复杂,平原和山地交错分布,高铁线路起伏较大,为确保运行安全,高铁在进入山东境内后需要根据地形调整速度。
政策调整
限速政策:我国已经开始对高铁进行限速,取消时速350公里的路线,因为速度越快,耗资越高。时速200公里的路线耗资仅有时速350公里的一半,而后者仅比前者节省10分钟的时间。
技术因素
列车与轨道的匹配:目前的动车组列车设计最高时速为350公里,但很多地区的轨道条件并不支持全程350公里的速度,因此需要进行降速以确保列车与轨道的匹配性和运行安全。
综上所述,高铁降速主要是出于经济压力、安全考虑、政策调整和技术限制等多方面的原因。通过降速,可以有效降低高铁的运营成本,提高安全性,并确保列车与轨道的匹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