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被贬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直言不讳,多次直谏皇上:
刘墉以直言不讳著称,经常向乾隆皇帝直谏,指出朝政中的问题。这种坦率的品质虽然赢得了百姓的尊敬,但也多次触怒了乾隆皇帝,导致他被降级或革职。
与和珅的斗争:
刘墉与权臣和珅的关系紧张。和珅因刘墉不肯同流合污而怀恨在心,多次诬陷刘墉。例如,和珅曾诬陷刘墉私自扣押皇家物品,导致刘墉被革职查办,并发配京城石料场。
多次犯错和失职:
刘墉在任职期间,因多次犯错和失职而逐渐失去皇帝的信任。例如,他在主持祭拜文庙时未按规定行一揖之礼,被太常寺卿德保参劾;在兼理国子监期间发生乡试考生馈送堂官的贿赂案,被御史祝德麟弹劾。
政治斗争和派系之争:
刘墉的仕途受到政治斗争和派系之争的影响。他依靠父亲刘统勋的势力进入官场,但随着父亲犯错,他也受到牵连。此外,他与纪晓岚、和珅并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三人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也影响了他的政治地位。
民间传言和形象问题:
刘墉因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虽然这种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并没有确凿的史据支持,可能也影响了乾隆皇帝对他的看法。
综上所述,刘墉被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他的直言不讳、与和珅的斗争、多次犯错和失职、政治斗争和派系之争以及民间传言和形象问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他最终被贬官发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