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蛋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选择与建设
选址要符合当地建设规划,利于防疫,远离噪音大、居民区等地方。
鸡舍应建设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电力供应稳定的地方。
鸡舍可以是开放式或封闭式,但封闭式鸡舍保温隔热性能更好,更适宜鸡只生长。
鸡舍应配备应急发电设备、机械喂料、机械清粪机、风机湿帘降温、乳头饮水器、热风炉等设施。
雏鸡选择
选择健康、无病害、羽毛丰满、行动灵敏、无疫病的雏鸡。
养殖管理
温度控制:育雏期温度应维持在30-33℃,逐渐调整到28℃;生长期温度应控制在18-25℃;产蛋期温度应保持在8-28℃。
养殖密度:育雏期密度应控制在10只/平米以内;生长期密度应控制在4-6只/平米以内;产蛋期密度可以适当提高,但也要避免过密。
饲料管理:提供营养均衡、易消化、易吸收的饲料,注意饲料的品质,避免使用霉变、虫蛀和变质的饲料。根据季节变化适时调整饲料配方和喂料量。
饮水管理:确保蛋鸡有充足的饮水,水质要清洁,水温控制在20℃左右。
通风与光照:保持鸡舍通风良好,适当控制光照强度,密闭式鸡舍光照强度宜在5-10勒克司,产蛋鸡群在10勒克司。
卫生与防疫:定期清理鸡舍,做好消毒工作,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治。
断喙与防啄
在雏鸡阶段(6-10日龄)进行断喙,防止互啄和减少饲料浪费。
饲养技巧
三喂策略:早上喂得早,中午加青料,晚上喂得饱,确保鸡群每天都能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
四不原则:不滥用药物,合理用药,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不突然换料,避免影响鸡的食欲和产蛋量;不原粮饲喂,采用科学饲料配比;不过度追求高密度养殖,保持适宜的养殖密度。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蛋鸡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