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的建筑背景可以追溯到12世纪末,起初是一座名为卢浮堡(Louvre)的军事防御要塞,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建造卢浮堡的目的是为了保卫北岸的巴黎地区。13世纪时,法国国王菲利普二世将卢浮堡改建为王宫,增加了防御设施,并用作国库及档案馆。
16世纪时,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在原有城堡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改建,形成了文艺复兴风格的宫殿,并开始了艺术品的收藏。后续的国王如路易十三、路易十四等继续对卢浮宫进行扩建和改造,形成了现代卢浮宫的核心部分。期间,卢浮宫还经历了法国大革命等历史事件,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公共博物馆。
拿破仑三世时期,卢浮宫的建设达到顶峰,他进行了大量的扩建,包括增强宫殿的两翼和修建新的建筑,使卢浮宫成为皇家庆祝活动的场所。此外,拿破仑三世还从被征服的国家掠夺了大量艺术品,丰富了卢浮宫的藏品。
19世纪的法国政府也对卢浮宫进行了多次整修,1981年,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承诺将卢浮宫恢复为艺术博物馆,随后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展览面积和展品数量大幅增加。
卢浮宫的建筑风格多样,融合了中世纪、文艺复兴和现代风格,成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殿堂之一。其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由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