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10月26日,日本政界枭雄伊藤博文在中国哈尔滨被人刺杀,刺杀者是日本朝鲜人爱国志士安重根。
刺杀背景
伊藤博文计划以私人“度假旅行”的方式,取道哈尔滨,与俄罗斯财政大臣科科夫切夫会谈,进一步瓜分在远东的利益。
事发当天,伊藤博文的专列缓缓驶入车站,人群高呼,鼓乐齐鸣。安重根躲藏在人群中,装扮成日本人,突然冲出人群,掏出手枪射击。
刺杀过程
安重根的手枪里有8发子弹,他只发射了7发。
他瞄准与科科夫切夫握手言欢的伊藤博文,连开数枪,其中3发子弹打中了伊藤博文的左肺、左腰和腹部,其余4发子弹是防止认错人,朝随从开枪,也都一一命中。
伊藤博文因内脏出血过多,在骂了声“马鹿”之后死去。
后续影响
安重根的行为引起了巨大轰动,舆论哗然。
朝鲜和韩国后来将安重根视为民族英雄。
其他细节
安重根在行刺前,与其他12名朝鲜爱国者一起,将左手无名指的第一指节砍断,用鲜血在一面太极旗上写下“大韩独立”4个大字,表明其反殖民、争取独立的决心。
安重根的刺杀行动不仅震惊了世界,也深刻地影响了韩国和朝鲜的民族主义情绪,他因此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反殖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