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 通过本文学习,了解我国桥梁发展的悠久历史。
3. 体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几种说明方法。
4.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是石拱桥的杰作,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我国桥梁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 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写法。
2. 运用准确语言说明事物特征。
3. 以代表性事例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和准确运用语言的特点。
三、教学课时
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是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下面我们把桥的范围缩小,局限于石拱桥。按照上述抓特征的方法找找石拱桥的特征,看看石拱桥有什么共同点。请同学们翻开课文《中国石拱桥》,我们来看看课文是如何介绍桥的。
2. 作者简介
茅以升(1896 -- 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我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奠基人,的桥梁学专家,教育家,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他主持修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钱塘江大桥,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他为中国的桥梁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 阅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1)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理清思路
按照文章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思路。
(3)抓住特征
总结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征。
4. 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分析课文中作者抓住石拱桥的哪些特征进行说明,并体会其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重点回顾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和说明方法。
2.深入探究
(1)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介绍
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认识它们在中国桥梁史上的地位。
(2)茅以升的贡献
介绍茅以升主持设计并建造的钱塘江大桥和武汉长江大桥,体会他的杰出贡献。
3.学习语言
分析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学习如何运用说明方法使文章更加准确、生动。
4.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和我国桥梁事业的辉煌成就。
5.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阅读相关文章,了解我国其他著名桥梁及其特点。
五、教学建议
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自主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石拱桥的特点和我国桥梁事业的成就。
3.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拓宽知识面,增强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