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风过处”,“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非常形象地从嗅觉引起听觉的、联想。当描写叶与花的颤动时,“像闪电”,像“一道道凝碧的波痕”。此时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遮住了,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2、让你摘抄,又不是全抄!第一、二段写的不都是荷叶、荷花,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3、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
4、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即通感,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的感知,变换欣赏角度,有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感。
5、荷花能用听觉来写出。
6、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7、就这样,整篇文章在如诗如歌如画般的音调中落下了帷幕。
8、接下来描写灌木落下的“班驳的黑影”如“鬼一般”,杨柳“稀疏的倩影像画在荷叶上”。“光与影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虽然寥寥几笔,却能从不同方位、不同程度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官冲动与享受。
9、从荷塘写到月光,再从月光写到荷塘的四面,层层开展层层推进。虽然作者对荷塘四周的杨柳、远山、还有灯光,甚至蝉声蛙声都没有详细的描写,可能是心情因素吧。因为从作者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当中看出有一种“往事不堪回首”的味道。
10、荷塘描写后,接下来的就是月光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个“泻”字,大本来静止的月光写出了动感来了,给人一种想“月光浴”的浪漫情调。“薄薄的青雾”,“牛乳”、“轻纱的梦”,似真似幻,亦真亦幻,巧妙地给荷塘月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1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12、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13、“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的裙”。“零星的白花”,“袅娜的”或“羞涩的”,“如明珠”,“如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一开始便用了丰富的比喻的手法和拟人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对荷叶、荷花进行了形象地描绘。总体上给人一种清新高贵的感觉。
14、这是我查到的资料你自己摘抄吧
15、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16、文章的结尾作者用了“采莲”的事来结束。从荷塘想起采莲,再而想起《采莲赋》和《西洲曲》来:
17、将光与影和谐的组合比作梵阿玲上演奏的名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色的美丽与和谐。表达了作者对月夜的喜爱之情。
18、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19、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20、“送”字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地写出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滴”字既准确写出竹露滴在池面清脆的声响,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寂寥。写荷气以“送”,写竹响以“滴”,从嗅觉、听觉两方面写,而不直写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21、夏日南亭怀辛大
22、本诗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进一步描写清闲适意,通过“凉风”“荷香”“翠竹”“滴露”等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