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余秋雨《信客》:“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绉的语句。”
2、如果你平时说话,不是文绉绉的,写作的时候,也不要之乎者也。
3、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四回:“又走进一个人来,摇着白纸诗扇,文绉绉的。”
4、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回:“那汉道:‘不必文绉了。有肉快切一盘来,俺吃了,要赶路进城公干。’”
5、亲情是一盆火,它会温暖你的心,但有时也会将你的理智烧掉;
6、引证解释
7、书生:读书人。常用来形容看问题简单、幼稚,对实际问题缺乏了解。
8、文绉绉,意思是指说话不口语化,有文学教养,有涵养。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9、他说话文绉绉的。
10、这次起了这么文绉绉的题目,简直超乎我自己的想象,也大跌大家的眼镜了。
11、真心的付出却换来你的无情伤害,真的被你伤透了,你赢了。
12、不要满口之乎者也,一股书呆子气
13、“附庸风雅”是一个贬义词,用来贬低用文化装点门面的人,比如常常称那些暴发户购买书画的行为为“附庸风雅”。可见文化这东西是人人都追求的,人人都要显得“有文化”。如果明明没有文化,偏要装得有文化,这就叫“附庸风雅”。
14、意思:形容人言谈、举止文雅。
15、关于吃饭的句子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语言来堆砌就是简简单单普通的一句:按时吃饭,好好养胃;注意冷暖,天冷加衣。就行了关于亲情的文绉绉的句子有:
16、扩展资料:
17、亲情是一盏灯,它会指引你走向正确的地方,但有时也会把你带向歧途;
18、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二课·胡适《我的母亲》:“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19、这个成语是:附庸风雅。
20、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21、听起来文绉绉的问题,实际上答案很直接。
22、我希望有那么一天,不用再背大段大段的“之乎者也”和写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
23、此外,一份好报纸是我们写作的好老师。大多数文章没有文绉绉的学术词语,成为我们阐述事件主旨的典范。
24、书生气,读音shūshēngqì,汉语词语,意思是形容对实际问题缺乏了解。
25、状态词。形容人的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的意思。
26、别看他文绉绉的像个白面书生,一上足球场勇猛非凡,踢起球来可狠了。
27、《说岳全传》第九回:“你们是文绉绉的说今道古,我那里省得?竟是猜谜吃酒罢。”
28、文绉绉,读音是wénzhōuzhōu,汉语词语,意思是指说话不口语化,有文学教养,有涵养。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29、在日常使用中,“文”常做名词,表示花纹,如文驾。
30、她是埃克塞特大学英语和意大利语专业的本科生,在满是之乎者也的课堂上她本是个受钟爱的.学生。
31、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32、别再用我的过去来评价我了,我早就不是以前那个我了。
33、1920年,北洋颁布第一个废除文言文、采用国语的法令,从此,言文一致、国语统一。与此相对的是,“之乎者也”远离教科书、远离口头语,取而代之的是“滴、咯、啥、哈、呀、耶”
34、老天让你结束一段关系,并不是没收你的幸福。而是连老天都心疼你,觉得他不配,所以让你解脱。
35、那里曾有一只蝴蝶飞过,划出一道完美的曲线,忘了给它画个句号,以至于延伸到今天,贯穿了我的生命。
36、今天的“附庸风雅”这个成语是动宾结构,“附庸”是动词,追随之意,“风雅”泛指文化。但是在古代,“附庸”和“风雅”是两回事,而且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37、“文”,普通话读音为wén。“文”的基本含义为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如灿若文锦;引申含义为刺画花纹,如文身;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文字、文盲。
38、英国国民作家既用生僻的细节又用文绉绉的引用来支撑他们的观点的合理性。
39、附庸风雅,汉语成语,拼音是fùyōngfēngyǎ,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40、一会太医到了,给澜惠把了脉后之乎者也的一顿说。
41、亲情是一颗药,它会治疗你的创伤,但有时也会加重你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