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之举是什么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城乡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结构、分配结构等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益格局出现深刻调整,社会发展进入矛盾凸显期。公众利益诉求不断增多,诉求方式更加多样,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加剧,这些都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特别是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矛盾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
2、3抓好“分配”问题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但其中最关键、最根本的事情,是要切实提升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
4、保障基本权利就是发展生产力。保障基本权利与发展生产力是统一的。《共产党宣言》有这样一段话:“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5、2抓好“教育”问题
6、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
7、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阻隔,造成了城乡医疗和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公正。一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农村居民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的医疗功能。老百姓得了病在当地得不到有效治疗或不相信当地医疗机构,就都往大城市大医院奔,造成“看病难、看病贵”。二是城市地区的居民广泛享有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而农村地区的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与城市居民相比有很大差别。三是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较大。事业单位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的保险制度相对比较健全,而其它社会群体的保障制度还需要完善。
8、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追求公平正义。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很多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多,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集中化的趋势。所以,必须始终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充分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更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9、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10、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很快,群众的生活大大改善。但由于体制、发展和公共政策的缺陷问题,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拉大,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付出等量的劳动,在不同行业得到的报酬大不相同。二是付出等量的劳动,在不同地区得到的报酬也大不相同。三是在同一个地区,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非常大。四是初次分配中劳动者获得的报酬少,再次分配中农村居民获得的报酬少。
11、“分配”是人民休养生息的源泉。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造成了地区、行业、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抓好分配问题,一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二要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三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增加政府转移性支出,有效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四要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
12、4抓好“社保”问题
13、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
14、基本权利应该是法治、法制的首要价值;
15、“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解决好就业问题,一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二要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三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四要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平等的就业服务。
16、二是依靠市场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发展社会事业;
17、4收入分配问题
18、民生问题的具体表现
19、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民生领域工作密切相关。一方面,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另一方面,发展社会事业、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也是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只有实现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完善相应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安排,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生活。
20、目前,我国不仅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而且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也日渐突出。这些事关百姓生存的民生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不利于社会和谐,甚至会引发社会危机。解决民生问题,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重点和价值取向。要解决好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就要抓好四大现实问题:
21、当前,我国一些影响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由此所导致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结构、分配结构等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引发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民生问题。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社会建设的重点,推进改善民生的制度性安排,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22、1医疗和社会保障问题
23、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24、保障基本权利就是发展生产力。
25、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26、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7203932.htm
27、3教育问题
28、1抓好“就业”问题
29、当前,教育问题已成为中国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教育不平等、不公平问题越来越严重。一是城乡之间,各阶层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先天因素在教育资源获得上发挥很大作用。优质资源越来越多的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优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二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三是高考移民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四是对困难群体来说,他们子女的平等教育机会很难得到保障。
30、一是坚持底线思维,保障基本民生;
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之举是什么
31、“社保”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抓好社保问题,一要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二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要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有保障。四要建立健全法律监督体制,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确保社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3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是:
33、“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不会有国家安定,也不会有社会和谐。关注民生、改善民生、造福民生,既是治国理政之根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之要务。
34、为了这个目的,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提升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水平的地位和意义。
35、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36、提升基本权利保障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也应该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主要手段。
37、就业是人民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失业则中断了收入来源,生活也由此陷入困境。为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机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38、2就业问题
39、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和体现。
40、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懈怠。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41、如何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42、目前,我国的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二是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形成叠加。三是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从供给关系上来看,劳动力的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毕业生就业难在所难免,尽管毕业生陷入找工作难的困境,但是也有部分企业陷入了招工难,如何打破市场的这种不平衡和盲目性,需要政府加以正确的引导。这三大矛盾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了我国巨大的就业压力。
4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只有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公平正义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民生政策,让人民的意愿得到反映、权力得到实现、利益得到保护,才能使我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44、总之,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和关键所在,民生问题的解决始终与人们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始终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密不可分。民生问题解决得愈好,社会就愈和谐;民生建设越被关注,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就越快。解决好民生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指导意义。
45、民生问题就是衣食住行,以及与社会经济相关的政治生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问题不断得到改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民生问题也在发展。虽然现在很少有人有衣食之忧,但是人们更多的是关注住、行以及权益的平等和社会分配的公平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每个人都有自己新的要求。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民生问题,实际上比改革开放前的民生问题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更加复杂。
46、“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抓好教育问题,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二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三要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解决进城务工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四要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47、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新形势下,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把握好三个重要原则:
48、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党的根本宗旨以及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9、从法学观点看,科学发展就是体现了法权平衡的条件下的发展。
50、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节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