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即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君,以“信”立国,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在攻打原国的故事中,晋文公携带了士兵们够用十天的粮食,并与士兵大夫们约定十天为期限,若十天内攻不下原国则撤军。尽管到了约定的时间,原国仍未攻下,晋文公依然遵守约定,鸣金收兵,撤军回晋国。
原国的百姓得知晋文公守信的行为后,纷纷表示愿意归顺于他。同时,卫国的人也听闻了晋文公守信的故事,因而主动向晋国投降。孔子得知此事后,将晋文公守信的行为记录下来,并评价说:“攻下原国而又得到卫国,是因为守信。”
这个故事强调了信用的重要性,晋文公因守信而赢得民心,最终不仅攻下了原国,还获得了卫国的归顺。晋文公的故事告诫后人,信用是与人相处和治理国家的根本,不讲信用就无法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