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中的月
1、《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个诗题中的“十五夜”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即中秋节的夜晚。这个题目的意思是:在中秋节的夜晚,望着月亮,写下这首寄给杜郎中的诗。全诗描绘了诗人在中秋夜独自望月的凄清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陶潜《归田园居》
3、“中庭地白”是说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4、——卢纶《塞下曲》
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唐代:王建
8、——刘禹锡《望洞庭》
9、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10、诗人一、二句写景:“地白”突出了月光的明亮、皎洁;“树栖鸦”为“鸦栖树”的倒装,烘托了夜的静谧;“冷露”写人的感觉,突出秋夜的凉意;一个“湿”字,既突出了秋夜露水的浓重,又说明诗人伫立的时间长久;“桂花”是中秋的节物,暗指今夜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使之更有典型意义。诗人从视觉、听觉、感觉、嗅觉等角度,为我们描摹出了一幅“月色如霜、露桂飘香”的幽寂、凄凉的“中秋月夜图”,用景语引出后面的情语,不言凄伤而凄伤之情随景而出。
11、——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1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3、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14、“尽”是“都”的意思。
15、十五夜望月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是后两句。
16、“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17、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8、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19、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20、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
2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
22、中心思想是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中心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
23、——李白《军行》
24、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25、十五夜望月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
26、——岳飞《池州翠微亭》
27、“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2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在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29、《十五夜望月》第一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描绘了月光的皎洁。
3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十五夜望月中的月
31、十五夜望月中的十五月的意思就是:八月十五的月亮
32、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诗歌语言艺术显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
33、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
3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5、写出了中秋之夜月色如霜、露桂飘香的特点
36、——王维《竹里馆》
37、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8、——李白《关山月》
39、——李贺《马诗》
40、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41、其中首句“中庭地白树栖鸦”体现当晚月光的皎洁,
42、十五夜望月中作者通过描写庭院、树、桂花、明月等景物不带一个月字让我们可以从地白一词中读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首诗描写出景物凄清的特点。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