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城市化,也称为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具体原因包括:
二元经济结构下形成的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不平衡: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大量农民为了改善生活条件选择进入城市,而城市由于缺乏足够的工业和农业支持,无法为这些涌入的农村人口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导致城市人口过度增长。
城市化速度过快:
城市化的速度远超工业化的速度,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造成城市人口过度增长。由于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城市无法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导致严重的“城市病”。
传统第三产业的过度膨胀:
在一些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并非建立在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而是脱离工业基础的过度膨胀。大量进城农民由于缺乏技能,只能从事低端的生活服务业,导致城市第三产业的恶性膨胀,城市过度发展和人口过度集中。
大城市急剧扩张:
始终是以大城市急剧扩张为中心的过度集聚化的城市发展,使得人口、投资向大城市集聚,政府为了应对大城市人口无节制的增长,只能加大对大城市的投资,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引发新轮的人口迁移。
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缺失:
在二元经济结构下,政府未能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来平衡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导致城市化进程失控。
综上所述,过度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下形成的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不平衡,以及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的缺失。这种城市化模式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和管理滞后、第三产业的过度膨胀以及大城市急剧扩张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