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包括以下几项:
扫墓祭祖:
这是清明节最主要的活动,人们会到祖先的墓地进行清扫、祭拜,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与敬意。扫墓时通常会铲除杂草、添加新土、摆放供品、燃香烧纸钱等。
踏青: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万物复苏,人们会到郊外踏青,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进行各种文娱活动,如荡秋千、放风筝、蹴鞠等。
植树:
清明前后是植树的好时节,人们会在此时种植树苗,寓意生命力和希望。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甚至有人称清明节为“植树节”。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喜爱的活动之一,既有游乐性质,也有祛病消灾的巫术意义。
荡秋千:
荡秋千也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人们认为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越美好。
插柳戴柳:
清明节期间,人们会折柳或戴柳,以祈求祈福避邪。柳在人们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
吃青团:
在江南一带,清明节有吃青团子的习俗,青团用艾草汁和糯米粉制成,口感糯韧绵软,清香扑鼻。
斗鸡:
南北朝时开始流行,唐代以来发展更猛,是古代清明节的一种娱乐活动。
拔河:
拔河运动起源于春秋后期,在唐代开始流行,成为清明时节的一种活动。
这些习俗体现了清明节以哀悼追思为基调,同时兼具迎春健身的双重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