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回忆了与儿时保姆阿长相处的七件主要事情,并表达了对她的复杂情感。以下是这七件事及其对应的作者情感:
阿长的名称来历
描述了阿长如何从之前的工女变为鲁迅家的保姆,并继续被称为阿长。
喜欢切切察察及限制行动
阿长有喜欢打听和议论别人的习惯,并且睡觉时姿势不好,挤得鲁迅无法翻身。
元旦的古怪仪式
阿长会在元旦举行一些奇怪的仪式,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烦琐的规矩和礼节
阿长懂得许多规矩和礼节,并且经常向鲁迅讲述这些规矩,让他感到厌烦。
讲述长毛的故事
阿长向鲁迅讲述了关于“长毛”(指太平天国起义军)的故事,让鲁迅感到害怕。
谋害隐鼠
阿长曾经谋害了鲁迅的隐鼠,这让鲁迅对她产生了不满和愤怒。
购买《山海经》
阿长知道鲁迅一直想要一本《山海经》,最终她在告假回家时为他买来了这本书,这让鲁迅非常感激。
作者情感变化:
最初:鲁迅对阿长有些厌烦,因为她的一些习惯和规矩让他感到束缚和不舒服。
中期:随着故事的发展,鲁迅逐渐对阿长产生了同情和尊重,尤其是当她为他买来《山海经》时,这种情感转变尤为明显。
最终:鲁迅在文中表达了对阿长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怀念与她相处的时光,对她充满了敬意和尊重。
通过这些描述,鲁迅不仅展现了阿长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也表达了他对旧社会劳动妇女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