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句好段】
2、《夜书所见》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3、注视、蔚蓝、点缀、翱翔、嬉戏、凶猛异常、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竟相媲美、遥遥领先、聚精会神、摇头晃脑、漫天飞舞、绚丽多彩、威风凛凛、不甘示弱、翩翩起舞、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扶摇直上、光彩夺目、呼啸而过、飞来飞去、栩栩如生、收放自如、随风起舞、飘然自若
4、地面上放风筝的人,有的手握线团,神情自若;有的忙着一次又一次地迎风试飞,东奔西跑,不亦乐乎;有的不耐其烦地指导小朋友如何放飞的技巧。我目不暇接,如痴如醉,心儿追逐着风筝,在天空中放飞、自由遨游……
5、《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描写景物的诗句。
6、赠/刘景文(宋苏轼)
7、年人教版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共四课,包括第四课至第七课,主要是关于多彩秋天的。
8、)登上钟姿山,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满园的菊花,红的像火,黄的像金,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娇媚。整体看来,就像一块花地毯。
9、《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残菊”“橙黄橘绿”的描写,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向我们展现了秋天丰收的美好景致,同事勉励友人要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积极豁达,切莫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10、山行(唐杜牧)
11、第六课是秋天的雨
12、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13、描写景物的诗句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4、第三首是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如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5、《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儿童拨弄蟋蟀、夜深时的灯火等人、景、事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
16、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17、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18、第一、二句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有、犹有”形成强烈对比,歌颂了菊花视风霜的节气,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19、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山路、白云、人家、枫叶等静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
20、知有儿童挑促知,夜深篱落一灯明。
21、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云生处有人家停车,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23、三年级上册古诗《古诗三首》应该分别是《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24、第五课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5、那碧蓝的天空中,数不清的风筝忽左忽右,飘上飘下,被风吹得呼呼咋响,好像大海中航行的一艘艘帆船,又似水面被风吹起的层层涟漪。
26、第二首是曾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8、)盛开的菊花上挤满了白色的花瓣,中间是金黄色的花蕊,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非常高贵。我们一整栋楼都能闻到菊花淡淡的香味。
29、《山行》通过描写深秋山中枫林的景色,表达了对秋天,对大自然美丽风景的热爱之情。
30、第四课是古诗三首。包括唐杜牧的山行,宋苏轼的赠刘景文,宋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31、它时而昂首向上步步高升,时而缓缓下沉飘飘然然,细长的尾巴更像一根七彩的飘带随风起舞,随意地展示着优美的身姿。
32、第七课是听听,秋雨的声音。
33、蓝的金鱼、绿的蜻蜓、紫的凤凰、黄的蝴蝶、黑的燕子,还有敏捷的飞机,长长的蜈蚣,就连聪明的机器猫也赶来凑热闹了。它们争风吃醋,嬉戏玩耍,互比高低。
34、这首诗描写景物的诗句是“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5、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36、)菊花得样子千姿百态。有红的,有黄的,白的有紫的,有针形的,有丝形的,真是万紫千红。
37、答:该诗以动为静,以景衬情;以梧叶声衬出深秋的寂寞,以儿童挑夜促知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38、这三首诗都是描写秋季的景色。
39、【好词】
40、一年好景君需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1、《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42、秋高气爽,一叶知秋,春华秋实金风送爽,梧桐落叶,春兰秋菊,金风玉露,秋尽冬藏,叶落知秋,丹枫迎秋,落叶知秋秋风瑟瑟,秋离气肃,秋风扫落叶,秋雨绵绵,稻谷满仓,橙红橘绿,秋色迷人,秋意正浓,秋月春风,秋风送爽,秋来春去,春华秋实,金秋岁月,秋来秋往
43、写的都是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