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摘抄屋-摘抄生活中值得收藏的文案句子

从政名言论语

从政名言论语

1、”等等。

2、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论语·为政篇》

3、“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4、)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其次讲四恶。

7、泰而不骄:做事泰然自若,行为举止不卑不亢,但没有一丝一毫骄傲之气。执政者对待事情无论大小、多少都要认真对待,不能怠慢。

8、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篇》

9、廉洁自律,从我做起。

1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篇》

11、崇清敬廉是指尊崇清廉正直,反对贪污腐败。

12、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13、以廉为荣,以贪为耻。

14、崇清敬廉名言警句是存在的。

15、”意义都是倡导忠诚清廉。

16、这五美包括了为政和做人处世的原则。也是对执政者的执政要求,尚若五美都做到了,社会怎么能不太平呢?

17、为政篇  【本篇引语】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原文】  2•1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注释】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原文】  2•2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评析】  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原文】  2•3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原文】  2•4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  【注释】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原文】  2•5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2)无违:不要违背。  (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4)御:驾驭马车。  (5)孟孙:指孟懿子。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评析】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原文】  2•6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  【注释】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  (2)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评析】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  【原文】  2•7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2)养:音yàng。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析】  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困为此说比较妥贴。  【原文】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4)馔:音zhuàn,意为饮食、吃喝。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评析】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原文】  2•9子曰:“吾与回(1)言,终日不违(2),如愚。退而省其私(3),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1)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2)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  (3)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论学问的言行。  【译文】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评析】  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  【原文】  2•10子曰:“视其所以(1),观其所由(2),察其所安(3),人焉廋(4)哉?人焉廋哉?”  【注释】  (1)所以:所做的事情。  (2)所由:所走过的道路。  (3)所安:所安的心境。  (4)廋:音sōu,隐藏、藏匿。  【译文】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评析】  本文主要讲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  【原文】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1),可以为师矣。”  【注释】  (1)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评析】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原文】  2•12子曰:“君子不器(1)。”  【注释】  (1)器:器具。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评析】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原文】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评析】  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原文】  2•14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1)周:合群。  (2)比:音bì,勾结。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评析】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原文】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思而不学则殆(2)。”  【注释】  (1)罔:迷惑、糊涂。  (2)殆;疑惑、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评析】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原文】  2•16子曰:“攻(1)乎异端(2),斯(3)害也已(4)。”  【注释】  (1)攻:攻击。有人将“攻”解释为“治”。不妥。  (2)异端:不正确的言论。另外、不同的一端。  (3)斯:代词,这。  (4)也已:这里用作语气词。  【译文】  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原文】  2•17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女:同汝,你。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评析】  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原文】  2•18子张(1)学干禄(2),子曰:“多闻阙(3)疑(4),慎言其余,则寡尤(5);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1)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生于公元前503年,比孔子小48岁,孔子的学生。  (2)干禄:干,求的意思。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禄。干禄就是求取官职。  (3)阙:缺。此处意为放置在一旁。  (4)疑:怀疑。  (5)寡尤:寡,少的意思。尤,过错。  【译文】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评析】  孔子并不反对他的学生谋求官职,在《论语》中还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他认为,身居官位者,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为官的方法,也表明了孔子在知与行二者关系问题上的观念,是对上一章“知之为知之”的进一步解说。  【原文】  2•19哀公(1)问曰:“何为服?”孔子对曰(2):“举直错诸枉(3),则  民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1)哀公:姓姬名蒋,哀是其谥号,鲁国国君,公元前494 ̄前468年在位。  (2)对曰:《论语》中记载对国君及在上位者问话的回答都用“对曰”,以表示尊敬。  (3)举直错诸枉:举,选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错,同措,放置。枉,不正直。  【译文】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评析】  亲君子,远小人,这是孔子一贯的主张。在选用人才的问题上仍是如此。荐举贤才、选贤用能,这是孔子德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法制度下的选官用吏,唯亲是举,非亲非故者即使再有才干,也不会被选用。孔子的这种用人思想可说在当时是一大进步。“任人唯贤”的思想,在今天不失其珍贵的价值。  【原文】  2•20季康子(1)问:“使民敬、忠以(2)劝(3),如之何?”子曰:“临(4)之以庄,则敬;孝慈(5),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  (1)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2)以:连接词,与“而”同。  (3)劝:勉励。这里是自勉努力的意思。  (4)临:对待。  (5)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一说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此处采用后者。  【译文】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评析】  本章内容还是在谈如何从政的问题。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仍是如此。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  【原文】  2•21或(1)谓孔子曰:“子奚(2)不为政?”子曰:“《书》(3)云:‘孝乎惟  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4),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释】  (1)或:有人。不定代词。  (2)奚:疑问词,相当于“为什么”。  (3)《书》:指《尚书》。  (4)施于有政:施:一作施行讲;一作延及讲。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两方面的思想主张。其一,国家政治以孝为本,孝父友兄的人才有资格担当国家的官职。说明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主张。其二孔子从事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的问题,而且是通过对学生的教育,间接参与国家政治,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实质,也是他为政的一种形式。  【原文】  2•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1),小车无軏(2),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1)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  (2)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评析】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在后面的《子张》、《阳货》、《子路》等篇中,都提到信的道德。  【原文】  2•23子张问:“十世(1)可知也?”子曰:殷因(2)于夏礼,所损益(3)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1)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释为朝代。  (2)因:因袭:沿用、继承。  (3)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之义。  【译文】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评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损益。它的含义是增减、兴革。即对前代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等有继承、没袭,也有改革、变通。这表明,孔子本人并不是顽固保守派,并不一定要回到周公时代,他也不反对所有的改革。当然,他的损益程度是受限制的,是以不改变周礼的基本性质为前提的。  【原文】  2•24子曰:“非其鬼(1)而祭之;谄(2)也。见义(3)不为,无勇也。”  【注释】  (1)鬼:有两种解释:一是指鬼神,二是指死去的祖先。这里泛指鬼神。  (2)谄:音chǎn,谄媚、阿谀。  (3)义:人应该做的事就是义。  【译文】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又提出“义”和“勇”的概念,这都是儒家有关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论语集解》注:义,所宜为。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

18、慢令致期谓之贼:下政令时慢慢腾腾,犹豫不决,政令下了没多久,就要百姓把事干完,这就贼的行为。

19、"官清财自清,官贪财自贪。"-意思是一个廉洁的官员会带来整个财政系统的清明,而腐败的官员会导致财政系统的腐败。

20、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书读好了就能做官,可以行使职权参加国政。周人怀念召伯的德政,召公活着时曾在甘棠树下理政,他过世后老百姓对他更加怀念歌咏。

22、崇清敬廉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名言警句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今天应该遵循的价值观念。

23、季康子问孔子:可以让仲由从政吗?有询问他的才能是否符合当官的标准的意思,他的才能达到了吗?

24、季康子问:“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治理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办事果断,让他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难的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治理政事吗?”孔子回答说:“端木赐通达事理,让他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难的呢?”季康子又问:“冉求也可以让他治理政事吗?”孔子说:“冉求多才多艺,让他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难的呢?”

25、劳而不怨:让百干活,百姓没有怨恨。要做到这一点,要选择适宜的时间,要量力而行,要让老百获得利益,不是逼他们干。这样就可避免怨恨。

26、摄(shè):。

27、甘棠:木名。即棠梨。《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

28、"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出自《左传》。意思是不要因为善良的行为微小而不去做,也不要因为恶劣的行为微小而去做。

29、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以崇清敬廉的精神为指导,坚持廉洁从政,反对腐败行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30、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从政名言论语

31、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为先

32、以公平正义为中心,以道德约束为先导,以学识才能为基础,培养廉洁高素质的公务人员。

33、廉者,社会之风向标也。

34、虚怀若谷,敬慎为本。

35、崇尚清廉,敬畏法纪。

36、崇清敬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和行为准则,始终被人们所推崇、传承。以下是几句崇清敬廉的名言警句:

37、崇清敬廉名言警句是指尊崇清正廉洁的品格,警惕自己不要墨守成规,让自己的品德腐败。

38、敬之以礼,清之以节。

39、不教而杀谓之虐:不事先教导民众从善,却用刑杀直接惩罚民众,就是。

40、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干事情前,答应百姓的报酬多,事情完成后却给的少,很吝啬。

41、勤政廉洁,为民造福。

42、"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欤"出自《论语》。

43、翻译: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44、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5、廉洁奉公,人民信任。

46、廉树威贪失信廉兴国贪失家

47、廉者,正义之基也。

48、廉者,人心之所向也。

49、)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50、敬天法地,清心明志。

51、不谋取私利,时刻警醒自己,力主廉政,始终做到让公众信任。

52、翻译: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5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出自《论语》。意思是一个有品德的人在追求财富时会遵循正当的途径。

54、崇清敬廉是清朝乾隆年间钦差大臣、学者祁彪佳所提出的,旨在提倡清官廉政的理念。

55、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56、翻译: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5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58、廉者,国家之根本也。

59、敬者爱人,清者自爱。

60、“学优登仕”是引用《论语》里“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一句话。颂词的意思是:学习出色并有余力,就可走上仕道,担任一定的职务,参与国家的政事。这里的“学优登仕”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学习成绩优秀就可以做官,要知道,在古代,从学识优秀到能做官为百姓服务要是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的。中国上古时期,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取士,在十个青年中选一个优秀的出来,就叫作“士”。被挑选出来的士,国家再进行培训,学礼法、学法规等政事。培训完成以后,再挑选优秀的士子出来为百姓服务。这时的士加个“亻”旁,叫作“出仕”。这就是“学优登仕”。“摄”是辅助、佐助的意思,“摄职”是官职,也就是先从一个官职做起。“从政”是参与政事的讨论与处理。也就是说,即使是学优登仕的优秀人才,也还是要从等职位开始做起,跟着前辈学习,一步步走向成熟、老练后,才可以真正地参与国家政事的讨论与管理。

从政名言论语

61、为政篇原文

62、廉洁自律,为公而忘私,做到最公正、最公平、最公开、最有担当。

63、这些名言警句在历史长河中被人们广泛传颂,如“红杏出墙,不如清廉立身”、“光明磊落,不可欺瞒”、“见利思义,爱民如子”等。

64、其中一些名言警句包括:“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65、”、“宁可一人少,不可一人多。

66、)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67、)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68、欲虽不可去求应有所节

69、诚信做人清白为官踏实做事勤政为民

70、不贪不占,方能公正无私。

71、廉洁自律绷紧弦拒腐防变勿思贪

72、首先讲五美。

73、翻译: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74、"崇清敬廉"是指追求清廉正直、恪守道德原则的品德和行为。以下是一些与"崇清敬廉"相关的名言和警句:

75、但是在历史上也出现了相似的名言:“收存君父,以崇光烈之业;追思问道,以清盛世之风。

76、综上所述,崇清敬廉是一个价值观,是为了达成公正、公平、公开、廉洁等目标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提倡做一个品德高尚、忠诚勤奋,为人民服务的行政人员。

77、)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78、此外,职位晋升、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对政治事务的了解也可以帮助个人进入或政治领域工作。总的来说,学优登仕摄职从政是一条通过个人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和政治资源的综合发展路径,以在或政治组织中从事工作和服务。

79、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篇》

80、欲而不贪:孔子说:欲仁得仁,焉得贪?要做一个道德修养高的执政者,仁的境界充满心中,不为外物所动,贪欲自然就没有了。执政者要加强道德修养,使自己的道德境界达到仁的境界。

81、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乎?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劳可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严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82、"廉洁自律,为官之本。"-强调廉洁自律是担任公职者的基本要求。

83、崇清敬廉的名言警句有很多,比如:1.唯贤是举,唯才是任。

84、廉者,四海之宝也。

85、"清正廉洁,国家之幸;贪污腐败,国家之殇。"-强调清廉正直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而贪污腐败则对国家造成严重伤害。

8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7、”、“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88、这四恶在当时的社会,是普遍现象,所以孔子教育他的弟子要彻底戒除。而且在为人处事中也要根除,才能成为一个君子。

89、学优:《论语》有“学而优则仕”之语。

90、不怕法律无情就怕自身不清

从政名言论语

91、《论语尧曰篇》中。

92、学优登仕摄职从政是指通过学业优秀、职场晋升、政治背景等因素,从而进入或政治领域从事职业和事务。

93、这些名言和警句都强调了崇尚清廉正直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坚守道德原则,做一个廉洁正直的人。

94、这章经文,很容易看懂,但做起来很难。民间有句古谚,身在公门好修行。执政者很容易做好事,往往一个建议,经决策层决定后,实行起来,影响之大是不可想象的。孔子的这些话是给当时的执政者听的,也是给后世的执政者听的。如果执政者都能按尊五美屏四恶去做了,天下也就太平了,社会也就安定了。

95、敬事而信,清言峻行。

96、关于这个问题,1.廉者,天下之公器也。

97、不戒视成谓之暴:不事先告诫百姓,也不提醒百姓,却突然要百姓做成事,这种行为就是暴。

98、这种路径通常涉及在各个领域展示出色的表现,以获得或政治组织的认同和信任。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可以是指个人通过在学校内表现出优异成绩和积极参与活动,从而获得或政治组织的关注,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培养的机会。

99、崇清敬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需要我们时刻铭记于心,坚持以清廉的操守严格要求自己,追求道德的高度和内心的深度,以此践行公正、正义与公共利益,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

100、廉者,君子之表也。

101、威而不猛:孔子说,做到衣冠整肃,瞻视端庄,这样举手投足间,威仪就有了。不能大呼小叫建立威仪。

102、[解释]

103、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里仁篇》

104、翻译: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105、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

106、[注释]

107、清正廉洁,为官之本。

108、惠而不费:要给百姓恩惠,但不能有所破费。就是看百姓在哪方面能得到利,就引导他们在哪方面努力,在哪方面给他们支持。

109、修身,齐家,治國,平天下

上一篇上一篇:励志人物作文素材摘抄及分析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