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摘抄屋-摘抄生活中值得收藏的文案句子

树立远大理想的例子34句

树立远大理想的例子

1、刘邦曾服繇役于咸阳城,见到秦始皇出行,车乘华丽,人马相随,喟然叹道:“嗟乎!大丈夫自当如此也!”后来果然成就大业。项羽见到秦始皇出行,当即就说出“彼可取而代也。”刘秀当年曾经说出自己的理想“为官当为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后来称帝,果然娶了阴丽华。

2、徐庶等三人问诸葛亮志向,诸葛亮笑而不言,这一段话给出了答案,诸葛亮的志向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远大,不单纯有名相志向,还有“以弱击强”取得大逆转奇迹的军事志向。

3、说明曹操的智力:望梅止渴的故事几乎人人知道:曹操讨伐张绣,天气很热,部队在山道上行走,让人透不过气来,体弱的士兵晕倒在路边。

4、《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也有一小段诸葛亮年少时的记载。

5、曹操孙权不缺人才,手下文武将相齐备,诸葛亮投奔这两人的话,想要出头难度很大。其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职务是丞相,诸葛亮不可能与曹操抢职位;孙权除了架构完备之外,其兄诸葛瑾在东吴,诸葛亮不可能挡住兄长的加官进爵之路。唯有刘备,手下只有几个名将,严重缺少顶级文官,只有在刘备集团,诸葛亮才能迅速成为名相,从而实现“自比管仲”的志向。

6、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

7、但以诸葛亮的才华,无论投靠哪一个英明的主公,熬上十年八载,必能脱颖而出,再熬时间长一点,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鸡头”则是早晚之事。

8、归纳一下,诸葛亮择主标准有三个,而唯有刘备全部符合。

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少年时就立志要在数学上有所作为,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他整天进行演算,光计算过的稿纸,就整整装了几麻袋,终于初步论证了这一猜想,创造了欧洲人用计算机都没能做到的奇迹.

10、诸葛亮是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被称为卧龙,诸葛亮年纪虽小,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就已经说出了三足鼎立的轮廓,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当时诸葛亮的年纪还不到三十岁,所以说诸葛亮虽小却有远大志向。

11、曹操心里很着急。赶到队伍前面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一听,鼓起勇气,加快了行军速度。

12、司马迁写《史记》。他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

13、“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在晨夜清净环境中抱膝长啸。汉朝很多名士都有“啸”的记载,但诸葛亮晨夜抱膝长啸,显然异于常人,既怀有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又怀有随心所欲的英雄豪杰的潇洒,对自己非常自信。

14、诸葛亮不投靠最强的曹操,而投靠最弱的刘备,我们认知中的原因无非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15、刘表刘璋柔弱,没有逐鹿之心,诸葛亮不投靠可以理解,但孙权、曹操皆有逐鹿之志,其中曹操还提出“唯才是举”,非常重视人才,那么诸葛亮为何偏偏投靠当时还依附刘表的刘备,难道真是为了虚无缥缈的“复兴汉室”志向?其实,诸葛亮少时所说的六个字狂语,已经点明不可能投靠曹操、孙权,原因不是简单的“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16、刘邦,项羽,刘秀。

17、诸葛亮出山之前的情形,史书记载很少,《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注引了《魏略》中的一段话,可以一窥诸葛亮年少时的真面目。

18、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

19、说明曹操的肚量:官渡之战胜利后,曹操在袁绍大营缴获了大量信件,信件中有曹操大营中很多将官写给袁绍的信,信的内容估计以投降信为主吧。

20、刘备死后,魏国华歆、王朗、陈群、诸葛璋等人写信给诸葛亮,认为蜀国已经没有希望,劝诫诸葛亮率领文武大臣早日投降,诸葛亮为此写了《正议》一文,驳斥了这一论调,认为“昔世祖之创迹旧基,奋羸卒数千,摧莽强旅四十馀万於昆阳之郊……昔轩辕氏整卒数万,制四方,定(四海)〔海内〕,况以数十万之师,据正道而临有罪,有可得而(千)〔干〕拟者哉”,以刘秀数千人取得昆阳之战胜利,上古黄帝数万人击败四位帝王,平定天下,如今蜀汉有数十万军队,必能以弱击强取得胜利。也就是说,诸葛亮坚信蜀国能够以弱胜强,实现大逆转的目标。

21、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惟博陵崔州平(崔钧)、颍川徐庶元直(徐庶)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22、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3、管仲是春秋齐国名相,辅佐齐桓公第一个称霸春秋,而且管仲在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成就惊人,个人深得齐桓公信任。乐毅是战国燕国名将,以弱燕之军,一举打垮强齐,甚至差一点灭了齐国,若不是非常信任他的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猜疑乐毅,导致乐毅逃亡赵国,齐国可能早已灭国,吞并齐国的燕国或能创造更大奇迹,一举灭掉剩下的五国。

24、可见,诸葛亮不投靠势力强大的曹操孙权,其实在年少时已经注定,用现在话来说,诸葛亮是不走寻常路,而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道路,刘备恰好符合诸葛亮的要求。当然,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一旦成功的话,诸葛亮功绩也将史无前例,管仲+乐毅的功劳,足以秒杀管仲、乐毅、萧何、张良、韩信等人。

25、乐毅是“以弱击强”取得大逆转奇迹的典型,而曹操、孙权都是一方诸侯,其中曹操是最强军阀,孙权是天下第二强的军阀,加盟这两位根本不可能实现“自比乐毅”的志向。而当时刘备依附刘表,连一块地盘都没有,惨的不能再惨了,诸葛亮加盟刘备实现大逆转,甚至还计划夺取天下,才符合诸葛亮远大的志向。简单的说,只要主公是明主,谁最惨诸葛亮最可能加盟谁。

26、诸葛亮年纪虽小的确有远大的志向。

27、其中,三句话让年少的诸葛亮形象跃然纸上,与徐庶、石韬等名士截然不同。

28、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受刑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

29、“亮独观其大略”,说明诸葛亮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东汉时期,儒学大盛,但儒学一门分类极多,任意一门如果想要“精熟”,穷一生可能都做不到,诸葛亮独观大略,才有时间博览群书,以至天文地理兵法无所不懂。

30、诸葛亮一生志向,文要堪比春秋第一名相管仲,武要堪比以弱击强第一人乐毅,简直就是空前绝后,相信即便是最坚定的诸葛亮黑粉,对此也要不得不肃然起敬吧。

树立远大理想的例子

31、“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而三人问及诸葛亮,他却是“但笑而不言”,显然诸葛亮非常自负,认为自己能力远超三人,只是没有说出来。而诸葛亮在评价蒋琬时说,“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百里之才是刺史郡守,社稷之器是宰相之才,因此诸葛亮应该自认是宰相之才。

32、齐桓公之于管仲,燕昭王之于乐毅,诸葛亮希望未来主公非常信任他。刘备三顾茅庐是否存在,历史上争议很大,但“躬耕南阳”时,诸葛亮近距离接触过刘备,而没有与曹操、孙权交流过,应该是刘备让诸葛亮感到了信任,后来刘备托孤诸葛亮进一步说明这种信任的存在。

33、其中,“自比管仲乐毅”这六个字是核心,除了崔钧与徐庶,别人笑亮太疯癫,亮笑别人看不穿。

34、曹操当众把那些信烧了。并说那时袁绍的势力非常强大,我自己都不能自保,何况大家呢。从此众将官对曹操更加仰慕和忠心了。

上一篇上一篇:善意的谎言古语怎么说-通用38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