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生平及代表作
1、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2、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3、九、陶渊明的真淳:
4、《拟挽歌辞》共有三首,陶渊明设想自己死后情景,拟此三诗,此诗为第三首。后四句道出了他对生死的豁达。视死亡如托体于山,这就不难懂他的乐天安命顺其自然了。陶渊明受道家思想影响很大,在他身上总能看到庄子的影子,只不过庄子是太不近人情的哲学家,而陶渊明则是一位想得开、说得出且做得来的诗人。
5、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6、人格魅力:诗人选择了向往的和平安宁的田园生活,但并非完全静穆,他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和对人生短促的无力和感叹。
7、五、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8、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0、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11、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
1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13、元好问论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此诗可见其对友人情谊的质朴,而凝字练句可谓真淳:“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行云流水、潇洒自然!如此为诗,可谓绝唱。
14、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15、饮酒·其四
16、归园田居(其三)
17、陈寅恪先生专门对此诗逐一阐释,得出结论是陶渊明信奉着“委运任化的新自然说”,基于他的这一哲学观,后代学者多能继续研究有所创获。陶渊明确实给时人一种新的活法,确实活出了与世俗生活和解的方式,平淡中有绮丽,苦闷中有快乐。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盖应如此!
1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9、形影神·神释
20、文章图片4
21、生平经历: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收到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美好期待和幻想。诗人年轻时有宏远的政治抱负,但在为官中对现实黑暗不满,最终辞官回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从此回乡躬耕自织,经济窘迫,最终在贫病交困中辞世。
22、归园田居·其三
23、陶渊明出身于落魄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24、这是陶渊明的代表作,诗中各种美好的意象:鸟、鱼、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烟、狗吠、鸡鸣……娓娓道来,生趣盎然。岂不知天天闻此、观此是何等单调无聊!有幸悟出此中真谛非诗人莫属。这才真的算是“诗意的栖居”!
25、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26、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27、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
28、拟挽歌辞·其三
29、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30、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的生平及代表作
31、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32、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33、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34、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35、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36、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37、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38、《归去来兮辞》
39、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40、陶渊明生平简介
41、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4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4、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45、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6、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47、文章图片2
48、文章图片5
49、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东晋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50、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1、文章图片3
52、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53、文章图片8
54、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55、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56、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57、读山海经·其十
58、作品: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归园田居五首》《游斜川》《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乞食》《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59、与殷晋安别
60、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的生平及代表作
61、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62、饮酒·其五
63、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64、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65、一、陶渊明的人生哲学:
66、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
67、陶渊明总是让人联想到菊花。他的诗也符合菊花淡然的风格。这首主要写赏菊与饮酒,诗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却了尘世,摆脱了忧愁,逍遥闲适,自得其乐。对菊饮酒,啸歌采菊,自是人生之至乐。
68、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69、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70、饮酒(其五)
71、这是陶集中的臻品,在中国诗歌史上也同样璀璨。其艺术水平之高相信放在任何一部伟大的诗篇前都毫不逊色。魏晋最重玄学,尽管陶渊明不是玄学家,但他也在“言意之辨”。想到他的“二顷五十亩种秫”、二万钱悉送酒家,可见酒在他生活中的重要。
72、《饮酒·其五》陶渊明〔魏晋〕
73、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74、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75、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
7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7、文章图片9
78、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79、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80、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81、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82、四、陶渊明的读书:
83、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84、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85、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86、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87、文章图片1
88、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89、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90、号“五柳先生”
陶渊明的生平及代表作
91、陶渊明是东晋诗人,脍炙人口的作品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
92、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93、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94、文章图片6
95、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96、这是一首真真正正劳作的诗,非久居田家而不可得,宁静平和充实的天趣使然。又虽累得半死也不忘说一句“但使愿无违”,可见其率性的人生。
97、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98、八、陶渊明的霸气:
99、归园田居(其一)
100、每读此诗都感同身受,其无奈的境地溢于言表!陶渊明到底有多穷?《归去来兮辞》序中说“幼稚盈室,瓶无储粟”;《有会而作》中说“老至更长饥”。可见他的人生各个阶段都在受饥饿之苦,“乞食”亦属寻常。
101、读山海经(其一)
102、性格特点:淳朴真诚,淡泊高远。
10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04、三、陶渊明的豁达
10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06、陶渊明是东晋大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宋代的苏东坡评价陶渊明诗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意思是陶渊明诗歌的风格平实而又繁华,瘦弱却又丰腴。可以说准确地概括了陶诗的风格。
107、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108、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109、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110、“古之学者耕且养”,陶渊明也是继承古训的,务农自不必说,但猜想他庄家肯定种得一般,也不是一位持家有方的人。读书亦是如此:“好读书不求甚解”;泛览、流观可窥其读书的态度了。
111、生平:陶渊明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
112、其一∶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焉虞宾,历世重光。御龙勤夏,豕韦翼商。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113、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114、七、陶渊明的旨趣:
115、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116、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17、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118、其二∶纷纷战国,漠漠衰周。凤隐于林,幽人在丘。逸虬绕云,奔鲸骇流。天集有汉,眷予愍侯。
119、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120、陶渊明〔魏晋〕
陶渊明的生平及代表作
121、其三∶放赫愍侯,运当攀龙。抚剑风迈,显兹武功。书誓河山,启土开封。亹亹丞相,允迪前踪。其四∶浑浑长源,蔚蔚洪柯。群川载导,众条载罗。时有语默,运因隆寙。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122、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123、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124、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125、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126、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127、文章图片7
128、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129、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30、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131、陶渊明一生酷爱自由,反抗精神是陶重要的主题,这首诗赞叹神话形象精卫、刑天,即是此精神的体现。陶渊明的诗虽然以平淡自然为主调,但是他仍有豪迈雄健的一面,对于这一点,鲁迅先生称之为“金刚怒目式”。
132、二、陶渊明的淡然悠远
133、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134、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135、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136、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137、十、陶渊明的窘境:
138、六、陶渊明的劳作:
139、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40、[魏晋]陶渊明译文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