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摘抄屋-摘抄生活中值得收藏的文案句子

儒家经典故事120个优选汇总61句

儒家经典故事120个

1、中国史记成语故事6

2、(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数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门。该书从实用主义角度,对现代人如何做人、做事、立业等等均有深刻启迪意义。

3、一顾之荣

4、舜生长在一个“问题家庭”,舜的父亲是个瞎子,人称“瞽叟”;继母心狠手辣,同父异母的弟弟更是以搞死舜抢两个嫂子为最高理想。

5、中国史记成语故事3

6、出类拔萃

7、“格物致知”的大众诠释是根据南宋朱熹学说的部分观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

8、战国晚期,张仪赴楚国宰相家喝酒,结果被怀疑偷了楚相的一块玉璧,他抵死不认,被拘起来掠笞数百。张仪当发秦国宰相后,他开诚布公的写信警告楚国宰相:“那一日我陪你喝酒,你却找个理由鞭打我。你守护好你的国家,我要攻打你的城池了!”疑神疑鬼是个坏毛病,自个儿苦恼活该。为官狐疑很麻烦,小不忍则误国。国事、家事、私人恩怨,杂七杂八分不清楚,做不到恩怨分明最终都会有因果报应,前有楚相乱施家法,后有张仪公报私仇,楚国因此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境地,丢城失地。

9、(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都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诚意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

10、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和孟子谈论孔子。公孙丑问孟子:“孔子与伯夷、伊尹相比怎么样?”孟子说:“伯夷的态度是不是他理想的君主他不侍奉、不是他理想的百姓他不役使;天下太平他做官,不太平就隐居;伊尹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君主他都侍奉,什么样的老百姓他都役使、天下太不太平都做官;孔子的态度是可以做官就做官,可以隐居就隐居,可以干就干下去,可以走就马上离开。他们都是德高望重的圣人,我要学习孔子。”

11、各如其意

12、您好!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13、东汉末年,孔融小时侯就被称为才气无双的奇才,成年后志向虽然远大但缺乏实际才干。《汉书.孔融传》中称他“才疏意广”。当时黄巾军起义声势浩大,占领好几个州。孔融触犯董卓被派到黄巾军要攻击的北海郡为相。孔融到北海后一边表彰儒家,一边集合民众,迎击黄巾将领张饶,但很快被张饶打败,只好收拾残兵败将退保朱虚县。黄巾再次攻打北海时孔融溃不成军,移兵都昌县,又被义军包围,无可奈何只好向平原相刘备求救,刘备派出三千人马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后来袁绍、曹操势力越来越大,孔融揣摩两人野心勃勃,立志平定这两股势力,但最终毫无成效。建安元年,袁谭攻打孔融,孔融最后仅剩几百人,孔融却依旧凭桌读书,谈笑风生,直到夜间城被攻破,才惊慌失措地逃到东山,后来孔融死于曹操之手。

14、中国史记成语故事8

15、汉成帝时期,丞相王商为人实事求是,刚正不阿,敢于向恶势力作斗争,后人用“不屈不挠”评价他。有一年京城长安传出谣言说大水要冲进城了。汉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听到风声信以为真,劝汉成帝躲到船上去。大臣们随声附和,只有王商极力反对。他认为大水进城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如果皇上带头上船,百姓们更是像惊弓之鸟一样,会惹出麻烦。汉成帝派人调查,果然根本没有大水。皇帝很赞赏王商力排众议的胆识,对王凤惊慌失措的表现十分不满,王凤对王商怀恨在心。后来王凤的亲戚琅呀太守杨彤玩忽职守,王商坚持罢免了杨彤的官职。王凤更加怨恨王商,卑鄙地诬谄王商,汉成帝最终听信谗言,将王商革职为民。

16、还有一次,舜在家里挖井,“暗杀三人组”趁着舜在井底时,竟然把井给填死,但是机智的舜提前在井底挖了另外一条地道,逃出生天。几次预谋已久的暗杀,舜都应对自如化险为夷,每一次逃出生天,舜就更加孝顺父母、帮助弟弟。“亲人虐我千百遍,我对亲人如初恋”,因此,舜又被看成是大孝和大善的典范。

17、卧薪尝胆——史记中的经典故事

18、孟子劝齐宣王施行仁政,采取了很巧妙的论证方法。他说:“大王的侄子,有把妻儿老小交给自己朋友照顾而自己跑到楚国去游玩的。等他回来时,发现妻子儿女正在挨冻受饿。该如何处理呢?”齐宣王说:“和他断交!”孟子又说:“士师(古代司法官)不能治理自己的下属(士师下面有乎一上、遂士等属官),该如何处理呢?”王说:“罢免他!”那如果国家不太平,人民不能安居乐业,又该如何?”齐宣王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一边去了。

19、中国史记成语故事5

20、大学是我本人一直在学习的国学名著之一。

21、公孙丑又问:“他们不是一样的吗?”孟子推心置腹地说:“从来没有像孔子那样伟大的人物。”公孙丑又问:“他们有相同的地方吗?”孟子说:“假如让他们做君王他们都能够使诸侯口服心服。但要他们去做一件不合道理的事情而得到天下,他们都不会干的。”

22、①《诗经》尹吉甫采集,孔子整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五经之一)

23、胆大如斗

24、中国史记成语故事2

25、孟子是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人称“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著有《孟子》一书,我们常说的“王顾左右而言他”这典故,便出自此于他。

26、⑥《论语》众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战国前期)(四书之一)

27、儒家经典(儒家必学经典):

28、战国时,廉颇和蔺相如同在赵国做官。蔺相如因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想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处处退让。后来廉颇知道了,感到很惭愧,就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请他责罚。后来用“负荆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29、三国时期,蜀国的姜维是个不可多得的要才,他对蜀国忠心耿耿,得到诸葛亮的器重,委任他为征西将军,并且竭尽全力地培植他,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兵马就由他统率。姜维的胆量极大,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九伐中原,可是都没有取胜。后来魏国派遣钟会、邓艾征伐蜀国。蜀国寡不敌众,惨败得一塌糊涂。姜维带着兵马在剑阁坚守,但是后主刘禅已经投降,他也只好被迫投降。不久,魏国的钟会背地里谋划叛变魏王,姜维认为机不可失,使假意与钟会勾结,想乘机恢复蜀国。可是东窗事发,他被魏兵杀害。传说魏兵剖开他的肚子,发现姜维的胆囊大得像斗一般,感到惊慌失措。这件事情渐渐传开,后来便形成了“胆大如斗”的成语。

30、中国史记成语故事7

儒家经典故事120个

31、中国史记成语故事1

32、晋代时期,赫赫有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傅玄曾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这四句话,实事求是地指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里,能受到好的影响;生活在坏的环境里,也能受到坏的影响。后两句更以形和声为比喻,进一步作了说明:形体端正的,“影”一定直而不歪;声调和谐的,“响”一定清而不乱。这是说,同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在一起,一定能受到良好的影响。这两句,不但比喻得巧妙,而且还分别用上了“影”、“响”二字,是很有意思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两句,后来流传而成为成语,或简称“近朱近墨”。

33、(现代汉语词典)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包含现在所说的“实事求是”精神,但是,其内涵远比“实事求是”丰富。

34、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35、才疏意广

36、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7、鸿鹄之志

38、人生启示:孝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也是儒家最为推崇的理念。孔子认为人子要报父母三年怀抱之恩,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而孟子更是提出三不孝、五不孝的思想。这些思想其实源于中国儒家性善论的主张,认为如果对父母不孝,则会产生羞恶之心和愧怍之心,而不孝会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得不到安宁!

39、釜底游鱼

40、近朱者赤

41、儒家著作(由儒家人物著):

42、恩怨分明

43、一言九鼎

44、公孙丑又问:“他们不同又在什么地方呢?”孟子实事求是地说:“孔子的学生是这样评论孔子的。宰我说:‘我的先生比尧舜高明。’子贡说:‘一百代以后的君王也不会背离孔子之道。’有若说:‘圣人对于百姓也是同类,孔子远远超过了他的同类,自从有人类以来,没有哪一个能像孔子那样伟大的。’”成语“出类拔萃”就来源于孟子对孔子的评价。

45、东汉顺帝时期,有一个小官吏名叫张纲,此人为人忠诚,刚直不阿。当时的大将军梁冀独断专行,张纲看不惯梁冀贪污腐化、残害忠良的行为,便上奏皇上揭露梁冀。满朝的文武百宫为之举动震惊,但因为梁冀的势力实在太大,最终皇帝对他也无可奈何。此后梁冀对张纲恨之入骨。于后来,广陵张婴造反,梁冀想要借刀,派张纲去广陵当太守。张纲胸有成竹,上任后便前去说服张婴归顺朝廷,并表示要坚决惩办贪官污吏。张婴被说服了,他开诚布公的说:“为了生计我们才聚在一起起事,就好像鱼儿游在锅里,很快就会,我们心甘情愿的归顺朝廷。”从此广陵太平无事。

46、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47、负荆请罪

48、中国史记成语故事4

49、春秋时期,有一位赫赫有名的相马专家名叫孙阳,神话说天上有管天马的星,叫做“伯乐”,所以人们称他为伯乐。有一次,伯乐路过虞坂(现山西平陆县东北)看见一匹拉着盐车的马。这马是一匹良骥,可惜老了,被盐车主人折磨得不成样子。伯乐觉得它太委屈下车迎上去。那马见了伯乐长啸悲鸣,好像向知音诉苦一般。伯乐脱下衣服盖在它的身上,一边抚摩它,一边掉下泪来。又有一次,有一个卖马的人牵了他的马三次出现在市上,没有一个人理他。伯乐经过见到这匹马,走回来看了一看,又回头望了望。于是这匹马立刻被重视起来,售价一下子破天荒地涨了十倍。这就叫做“伯乐一顾而马价增”。后来人们都借它来比喻因被名人赏识而地位骤然提高,因贵客光临而引以为荣。

50、西汉时期,有一位赫赫有名的文学家叫贾谊。孝文帝知道他学富五车,口齿伶俐,便封他为博士。博士在汉初是掌管古今史事及典籍的学官。皇帝每次下诏令让博士考证古今曲籍的时侯,那些老博士们说不出的问题,贾谊却引经据典,对答如流,把老博士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从此孝文帝更加器重他,提升他为太中大夫。贾谊认为汉朝建立二十多年,应该制定新的法律,重新确定官名,重兴礼乐,又建议重农抑商,加强边防,禁止匈奴掠夺。孝文帝很重视贾谊的意见,想再提拔他为公卿之位,却遭到达官贵人们的反对。他们开诚布公地说:“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理。”于是孝文帝让他离开京城,去做长沙王的太傅。

51、他们组成紧密协作的“暗杀三人组”,处心积虑搞死舜。有一次舜在房顶维修房屋,“暗杀三人组”竟然将梯子抽掉,放起火来,想烧死舜。但是机智的舜把手中的草甸当作降落伞,像飞鸟般飘然落地,回头一笑走了。

52、①《春秋》孔子(春秋中期)(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私人编著的通史)(五经之一)

53、中国史记成语故事10

54、“王顾左右而言他”形象地刻画出了齐宣王有话不答,岔开话题的本事。孟子的设喻非常精巧,先言与王无关之事,接着把话题迅速返回到齐宣王身上,让其很是尴尬,只好东张西望,东拉西扯以转移话题。

55、在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碰撞,儒家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派。由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创立,后来由思想家.文学家孟子加以发展。

56、秦昭王十五年,秦军攻打赵国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楚王不肯答应。最后平原君手下一向被人瞧不起的门客毛遂仗剑上殿,开诚布公地为楚王分析时局,说明利害之所在,终于说服了楚王。毛遂因此立了汗马功劳。平原君开诚相见地称赞毛遂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国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段话的意思是:“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我们赵国的地位提高到像九鼎大吕般的重要。毛先生的三寸不烂之舌,比百万军队的力量还要强大。”

57、儒家主要著作孔子的(论语).(春秋).(礼记)。孟子的(孟子)等。其中有名的典故如: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来自于(礼记·大学)。

58、不屈不挠

59、②《大学》曾子(春秋后期)(四书之一)③《中庸》子思(战国前期)(四书之一)④《孟子》孟子(战国中期)(四书之一)⑤《荀子》荀子(战国后期)

60、中国史记成语故事9

儒家经典故事120个

61、春秋末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只有尝胆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才有“卧薪尝胆”的话)。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强。

上一篇上一篇:石油大王语录-通用32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