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经典名句摘抄
1、《三国演义》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它是“四大名著”之一。说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魏、蜀、吴三国兴起、衰亡的历史过程。同时点明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巨著是出于元末明初,陈寿写的《三国志》,后罗贯改编,又改名《三国演义》,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画卷。文中篇章较多,而我今天介绍的是“桃园三结义”。
2、出言不逊
3、如鱼得水、髀肉复生、如饮醇醪、步步为营、偃旗息鼓、七步成诗、三国归晋、火烧连营
4、作者简介
5、吾手中宝刀却不老!(黄忠)
6、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7、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夏侯敦)
8、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刘备)
9、偃旗息鼓
10、危在旦夕、危急存亡之秋、同符合契、吴下阿蒙、敝帚千金、廊庙之器、才高八斗、手不释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文思泉涌、旦夕之危、明眸善睐、月明星稀、土崩鱼烂、如入无人之境、如鱼得水、妄自菲薄、孑然一生、对酒当歌、 屈指可数。
1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2、布骑得太祖而不知是,问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黄马走者是也。”布骑乃释太祖而追黄马者。
13、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14、好句: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园三结义)
15、扩展资料:
16、相关质疑:历史上首先提到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是南北朝一个叫做郭冲的人,后被罗贯中改编到里。
17、引证:明罗贯中据郭冲《条诸葛亮五事》(按系民间传说)中之第三事,渲染而成《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其情节为街亭失守,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后以“空城计”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18、【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19、吕常,字仲业,琅邪临沂人,晋将吕布之后,官至大将军、司徒。
20、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袁绍)
21、备来奔。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22、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价曹操)
23、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4、好词:【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对刘禅)
26、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关羽)
27、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严颜)
28、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
29、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对刘备)
30、妄自菲薄、智取陈仓、七擒七纵、六出祁山、舌战群儒、单刀赴会、得陇望蜀、负重致远
三国志经典名句摘抄
31、《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32、坚壁清野、巢毁卵破、顾曲周郎、一身是胆、超群绝伦、七步之才、才占八斗、空城计
33、《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有:“望梅止渴”、“单刀赴会”、“妄自菲薄”、“得陇望蜀”、“步步为营”、“舌战群儒”、“才占八斗”、“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4、太祖(曹操)闻其食器声,以为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35、“郭冲三事曰: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计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36、灵帝崩,原将兵诣洛阳。
37、【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38、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39、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曹操)
40、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张飞)
41、原文: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
42、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
43、《三国志吕常传》是《三国志》的一个内容之一,本文没有完整的《三国志吕常传》的原文,只能提供部分摘录。
44、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45、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袁绍)
46、进败,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觽。
47、《三国演义》简介
48、好词摘抄:
49、出言不逊、兵贵神速、吴下阿蒙、断头将军、车载斗量、势如破竹、老牛舐犊、如嚼鸡肋
50、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刘备评赵云)
51、[一]与何进谋诛诸黄门,拜执金吾。
52、事实上,诸葛亮并没有摆过空城计,“诸葛亮摆空城计”这件事是罗贯中的艺术创作,街亭之役,魏方主帅是张郃,而非司马懿,孔明根本无法以“空城计”吓退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司马懿。《三国志·蜀·诸葛亮传》:“(后主建兴)六年春,(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赏罚严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从这段权威性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1)街亭之战时,蜀军主帅是诸葛亮,魏军主帅则是张郃。(2)诸葛亮只是“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并未搞过什么“空城计”。
53、【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54、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注[一]英雄记曰:原子建阳。本出自寒家,为人麤略,有武勇,善骑射。为南县吏,受使不辞难,有警急,追寇虏,辄在其前。裁知书,少有吏用。)
55、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曹操评孙权)
56、《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57、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58、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5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60、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太史慈)
三国志经典名句摘抄
61、人物性格: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实者实之,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62、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
63、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祢衡)
64、曹丕称帝后,吕常为御被,且从军师致仕。时奉国内乱,荐桓温为丞相,迁司空。桓温以其为副,征伐关右。吕常谏曰:“王师虽强,然兹乘槎,江南之堰竭,胡贼必来。”温笑曰:“胡贼用兵不利,且盗贼背离其基,去尝其味,何复所苦!”常乃请立别统,并力征伐。既定边塞,正南伐蜀,在合阳郭,谓诸将曰:“吴人所恐者刘备,今备已亡,吴人不敢窃据巴蜀,彼未尝闻我兵家今年取蜀,所以长幼不宁者蜀也。今我欲入蜀,吴以为不可,此贼之所以阻我,吾今当引兵行。”遂济河。吴人果兴师伐鹿头,弃蜀。吕常闻兵犯庐江,遣帅将击之。师失败,复索上,上以祖母丧,诈未至尔。有羁宦者上使间行车驾所乘,驱仍驰之上,发贲兵击之,斩数人,师乃息。邓攸,吴大帅也,秘以凶日入大门。常建江陵。温以常为丞相,颇迁临江,贵任用事。
65、这段讲的是: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无能,老百姓们连连叫苦不得。河北巨鹿人张角三兄弟乘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黄巾军起义。使朝廷不得不张贴皇榜,招兵买马。而有人看了皇榜后,不住长叹,另一个人责怪他,后来就谈上了国家大事。原来,叹气的叫刘备,是汉室中山靖王刘胜后代,现在以卖草席草鞋为生,另一个叫张飞,是个杀猪的。两人正谈着,一位壮士路过,问后得知,那人名叫关羽,前几年杀了家乡的一个恶霸,现在四处流浪。三个开始谈起了国家大事,最后决定在桃国结拜兄弟,为国家效命。
66、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67、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关羽评张飞)
68、吕常性貌恭敬,为人谦和,兢兢业业,深得士人的敬爱。他虽有很高的权力,但从不滥用职权和刁难百姓,所以即使他执政时饥馑、天灾频发,百姓仍然安居乐业。吕常对政务极其谨慎,每逢朝会,只要有筹议事项,无论大小,他都亲自参与,亲自决策,并且认真听取下级官员的意见。他治理政务公正,一视同仁,不以亲疏贵贱论事,使得政务公开透明,各级官员都能人尽其才,治理得当。
69、既生瑜,何生亮?表现岀周瑜的狭隘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