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摘抄屋-摘抄生活中值得收藏的文案句子

三国古文名句【优选156句】

三国古文名句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东坡居士的一阙大江东去,赤壁怀古,可谓是名垂千古,其中寥寥几字便将一代人杰的形象跃然纸上。纵观正史,这一英豪周瑜何止是军事领域的天才,时人对他的评价,“英隽异才;文韬武略万人之英”,莫不佐证了其在那个时代成就的英雄典范形象。

3、先生若不出山,如苍生何也?——刘备三顾茅庐谓孔明语

4、第四回: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5、吾皇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青蛇飞下御座傍,又见妖虹降玉堂;群盗四方如蚁聚,奸雄百辈皆鹰扬,吾侪长啸空拍手,闷来村店饮村酒;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途经卧龙冈,某人唱

6、喜欢骂曹操的那句“食汝肉,寝汝皮!”

7、三国时期的中国人说汉语,文言文。

8、下笔成章、不出所料、不由分说、不知所云

9、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刘备对表语

10、关羽只得将曹操所赐财物一一封存,又将官印挂在堂上,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曹操。关羽请两位嫂嫂上了马车,自己骑上赤兔马,提着青龙刀,护送车仗。

11、丕览表毕,遂问咨曰:“吴侯乃何如主也:”咨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丕笑曰:“卿褒奖毋乃太甚?”咨曰:“臣非过誉也。吴侯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江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论之,岂不为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乎?”

12、《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着许多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其中,有许多精彩的好词好句,如“桃园结义”、“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等,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性、忠诚、勇气等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智慧深邃,也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有益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

13、后从攻皖,讨江夏,破黄祖,及与周瑜、程普拒曹公于赤壁,攻曹仁于南郡。值曹公出濡须,泰复赴击之,战事平,留督濡须,拜平虏将军。至黄武中卒,时爵陵阳侯。

14、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1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后世对刘禅的评价

17、刘备打量那人:身高九尺,须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18、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身处危难,不抛弃百姓,后世对刘备的评价

19、是儿(指刘备)最无信也!!——吕布骂刘备

20、关羽见了,把马一拍,舞动青龙偃月刀,也来助阵。战了三十余回合,仍然战不倒吕布。刘备也掣出双股剑,飞马向吕布杀来。三个人围着吕布,像走马灯似的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呆了。

2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2、曲有误,周郎顾——江东民谣

23、好多人讲过,但他们都没有善终。

24、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6、曹操,兵不在多,再于精,将不在勇,在于谋,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天下英雄独使君。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字不三分?

27、汉语。三国是指曹操创立的以许昌为都城的魏国,刘备以成都为都城建立的蜀国,孙权以南京为都城建立的吴国。其政权的主要成分都是汉人,所以主要说的是汉语。

28、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刘备对诸葛亮语

29、青梅煮酒论英雄

30、三国演义好句【一】

三国古文名句

31、文中好词好句有:不修德政,专行无道,国中有变,乘势攻取,东吴反掌可得也。

32、我有头否?——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33、三顾茅庐,隆中对策

34、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35、众人循声看去,只见这人身长九尺,须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洪钟,十分英武。

3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7、单刀赴会

38、《三国演义》原著中包含了许多优美的词句和名言警句。以下是其中一些好词好句:

39、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语

40、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41、生于公元一七八年,死于公元二一九年,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42、在拜为平虏将军的庆功宴上,吴主孙权问其身上每道伤痕的由来,周泰将历次战事的情景一一对应,细数那些辉煌的战绩,对于武将来说是何等的荣耀。周泰,这个忠勇之士,虽出身寒微,终不愧是江东的一名猛将。

43、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被袁军围困,曹操语

44、刘备为给二弟关羽报仇起全国之兵讨伐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临终前把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45、三国演义好词

46、刘备回过头来,只见这人身长八寸,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

47、华佗仙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一方。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华佗交给吴押狱的《青囊书》,被其妻所烧毁一事,后世的.评价

48、黄武元年,逊拜大都督、假节,督军西陵据刘备,伐谋分兵相机而动,火攻之,备军尽殁,遂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备薨,蜀丞相诸葛遣使与吴和,逊主吴蜀诸事。后皖县破曹休,平吴遽乱,定三郡。赤乌七年,代顾雍为丞相。表陈太子正统,吴主权忌之,不纳,又累遣使责之,逊愤恚卒,年三十六。吴景帝休时,追谥昭侯。

49、魏国统一说河南话,也就是北方话。吴国统一说吴语,也就是南方话。蜀也是北方话河北一带。

50、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后世对华佗的评价

51、刘备驱兵乘势冲杀,孔融也带兵出城夹击,贼兵溃败,降者无数。

52、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刘备这平淡的一句话到底有何出彩之处。首先,要了吕布的命,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三个目的,其一,吕布如果归降曹操,将成为自己以后的心腹大患;其二,趁机报吕布偷夺徐州之仇;第三,刘备还寄希望于徐州,如果吕布归降,曹操让他驻守徐州,自己就再无希望了。真是一石三鸟啊!

53、刘备朝马狠狠地抽了几鞭,大声叫道:“的卢,的卢!今日害我!”突然,那马从水中一跃而起,飞身腾到对岸。刘备只觉得像腾云驾雾一般。

5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强调了坚定的信念和对历史的铭记。

55、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七步成诗、三顾茅庐

56、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

57、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是一个规律,也是一个利益相互博弈的一个体现,就像当今社会一些样,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所以看古代人是多么智慧,能够把事物看的这么透彻,就像武侠剧里面说的,我要退出江湖,可是哪有那么容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谈真的退出,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纷争,有纷争必然有聚合离散。

58、“曲有误,周郎顾”在当今已经演变成对音乐的欣赏和赞美;琴瑟相谐,天作之合,其与小乔之间的美好姻缘,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传承的佳话。从自身的人格魅力来看,周瑜几近是拥有才识、胆略、道德和风度等男性优点的完美之人,而其一生的辉煌历程,无论是弱冠征伐为东吴开国立下汗马功劳,还是在赤壁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础,抑或是与国色流离的小乔才子佳人的柔情风月,都使其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玉,完美无暇。

59、吕布先向曹操请降,说明公所惧怕的不过就是我,现在我归降与你,助你一统天下,你就再无忧患了。曹操看似犹豫不决,转身征求刘备意见,不刘备不动声色,不温不火地说出了上面那句话。这句话准确命中吕布的痛点,是在提醒曹操,眼前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曾经为了财杀了自己的义父丁建阳转投董卓,后来为了色又结果了第二位义父董卓,你要留他一命就得想想他的这些前科。吕布根本没想到刘备会这样说,气的嗷嗷直叫,骂刘备是大耳贼,忘恩负义。正是刘备这句话断送了三国第一猛将的性命。

60、魏国作为三国时期实力十分雄厚的一方,曹操靠着铁骑统一了北方。魏国是奉行武力统治的,所以对于语言的统一,他们是有明确的要求的。统一的语言,方便军事命令的传达和部队之间的协调作战。曹操不但统一了北方,将河南话定为官方语言,而且还开办了各种语言的宣传机构,以巩固自己在北方的统治。魏国因此也是最方便和民间沟通的一国。

三国古文名句

61、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诸葛均语

62、三国时期的古代中原人说中原官话。中原官话是中原民系的母语,汉语官话的一个分支,是以洛阳雅言为核心的中国历代标准音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和发展。典型中原官话与普通话在声母、韵母和用词上有一定差异,严格区分尖团音。

63、《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的裴松之注中有诸葛亮集,诸葛亮集载先主遗诏敕后主曰:“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64、初出茅庐、刮目相待、名不虚传、吴下阿蒙、手不释卷、旦夕之危、如鱼得水

65、战船齐备,顺流而下,其锋甚锐。秋毫无犯,迎刃而解。

66、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吕布对允语

67、吴下阿蒙、手不释卷、旦夕之危、如鱼得水

68、此西川五十四州之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中原也——诸葛亮对刘备语

69、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今安徽凤台】,三国时东吴将。初随吴侯孙策为左右,忠勇有加,数有战功。孙权知其为人,乃请兄给与,许之,泰遂事从权。适策讨六县山贼,权领千人往宣城,途遇山贼数千,权危殆,众莫能自定,惟泰奋击,贼终散,权得以生,而泰身十余创,良久复。

70、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71、适策攻讨刘繇,以礼降慈,即署门下督,拜折冲中郎将。后刘繇亡于豫章,策乃命慈往抚安之,并授建昌都尉,治海昬而拒刘磐。至权统事,委以南方之事,建安十一年卒,年四十一。

72、甘宁(?—222)

73、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74、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位极人臣、作奸犯科

75、故事在最唯美的时候终止,生命在最辉煌的时刻终结,然后成就人生的完美与幸运,及至不朽。周郎做到了,生如夏花,而你的时代来临,却注定了你的不幸,死之悲寂。即便你那袭白袍下掩盖的不是剑气,而是流水闪烁的光芒;即便你只是流水般清澈明朗的人,也终究逃不离功高震主的宿命。

76、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斩杀曹操名将夏侯渊,击败曹操,占据战略要地汉中。在这样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刘备部将关羽孤军北伐曹魏,虽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围曹仁于襄阳,达到军事上的高峰,但是荆州后方空虚,东吴对盟友反戈一击,吕子明白衣渡江趁机夺取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走麦城,兵败被俘,惨遭杀害。

77、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关于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一统之基,后世的评价经典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78、杨慎,明朝中叶杰出的词人。

79、我非常喜欢桃源结义中的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生”。这句话不娇柔造作,不虚情假意,道出了真朋友的豪情万丈,道出了英雄大侠的侠肝义胆,可是话虽然这样说,但是有多少说过这句话的朋友们能兑现呢?不是朋友的背叛,不是朋友的变心,而是残酷的现实不允许这样,我举得的也不需要这样。朋友间只要只要肝胆相照,不忘初心,无愧于天地,大可不必无谓地一起去死。无意义地一起去死。

80、第九回: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81、太史慈:

82、曹操见吕布走开,想拔刀刺杀;但又怕董卓力大,不敢轻举妄动。

83、吕布被俘之后,在白门楼上被五花大绑。他突然看见刘备也在场,而且就在曹操身旁,知道他已然成为曹操的座上客,瞬间松了一口气。他昔日辕门射戟,毕竟有恩于刘备,今天自己成为阶下囚,刘备一定也会出手相救的。

84、刘备这的一句话,于吕布来说是歹毒,不见血,于曹操来说是看到一位还算忠实的合伙人,于自己来说就是一石五鸟了。

85、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流传新野民众的歌谣

86、回顾历史

87、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88、到了古城,众人相见,感叹不已。于是杀猪宰羊,先拜谢天地,然后犒劳三军。不久,刘备又进驻汝南,招兵买马,徐进取。

89、纪灵和刘备都应允了。只见吕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拉满弓,叫一声:“着!”一箭正中画戟。

90、此人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性情宽和,喜怒不形于色;胸怀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三国古文名句

91、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诸葛亮语

92、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关羽留书曹操,去寻刘备,后世对关于的评价

93、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许劭对曹操语

94、其次,曹操征求刘备的意见是表面的,这种表面还很说得过去,因为毕竟刘备和吕布长时间相处又争斗,是最具有发言权的。曹操深知刘备绝非池中之物,所以内心是有两个目的,一是把杀吕布这件事情推到刘备身上,让刘备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二是对刘备进行试探,如果刘备建议不杀,曹操反问刘备不知道丁建阳董卓的事情吗,刘备将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如果刘备建议杀,曹操就知道刘备是在为自己剪除心腹大患,所以这实际上是扔给刘备的一局死棋。所以在当时的情景下,刘备以提醒曹操的方式结果吕布的性命绝对是最佳选择。

95、陶谦,字恭祖,本是一个温柔君子,见曹操起兵报仇,杀戮百姓,仰天恸哭。他对部下说,曹军势大,难以抵敌,不如将他绑了,送给曹操,救徐州百姓性命。

96、逊少孤,为从祖康纲纪门户,年二十一,历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为政有方,百姓拥之,讨会稽山越贼,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吴主权许策女予逊,数访世务,逊多良策。建安二十四年,吴将吕蒙称疾瞒关羽,逊代之,献骄兵计,军暗渡取荆州,大败关羽,迁镇西将军,封娄侯。

97、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为报当日之恩情,关羽放了曹操,后世的评价

98、"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展现了主人公的坚毅和不屈的精神。

99、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100、王朗负固守城,难可卒拔。会稽钱粮,大半屯于查渎;其地离此数十里,莫若以兵先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孙静对孙策语

101、时秋末冬初、凉风透骨、黄昏将近、哭声遍野

102、官方说的是洛阳地区的河南话

103、竖子不足与谋!——关于杀董卓一事,曹操语

104、"英雄所见略同,各自有志。"这句话强调了不同英雄之间的共同目标和个人追求。

105、习惯意义上的南北方是以长江作为分界线的。吴国位于长江以南,孙家在吴国已有数百年的根基,所以统治十分巩固,百姓对孙家也颇敬佩,孙家早就定好了通用的语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吴语。南方人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的,不像北方人那么粗犷。所以吴语也被称为吴侬软语。虽然,吴国有统一的无语,但是在民间不同的地方他们的语言还是不尽相同的,有自己各地的特点。

106、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诸葛亮语

107、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108、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出所料

109、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110、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111、三国时期蜀国不一定都说四川话,魏国和吴国倒是有自己的官方语言。魏国统一说河南话,也就是北方话。吴国统一说吴语,也就是南方话。在当时是还没有四川话这个概念的。而且,刘备和张飞是河北人,关羽是山西人,诸葛亮是山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四川地理位置虽然位于南方。但是他的话系属于北方方言。

112、第三回: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113、《三国演义》中能发人深省的妙语非常多,常言看了三国会说话,看了水浒会打架。虽是一句戏言,仍可见三国演义中人物的语言特征是尤为突出的,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

11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了英雄,也洗尽了历史的铅华,寂寞繁华,红颜白发,终是在泛黄的书页上变成了世人回顾往昔的景象。追溯在历史的浩浩长河上,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谁站在人生的巅峰看那片火海延绵烧尽八百里?谁的名字是与周郎媲美且在东吴后期毅然耸立的最稳固的一道城墙?

115、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116、此间皆是尊神地方。在生之日,家家侍奉,何况今日为神乎?老夫只望蜀兵早早报仇。今将军到此,百姓有福矣——某老人对关兴语

117、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水镜先生语

118、第一回: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19、陆逊,字伯言,本名陆议,生于公元183年,卒于公元245年,扬州吴郡吴县人【今江苏苏州】,世江东大族,吴侯孙策之婿,官至大都督、丞相。晋陈寿《三国志》有云: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仕,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

1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名言

三国古文名句

121、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关羽借吕蒙口骂孙权

122、偃旗息鼓、初出茅庐、刮目相待、名不虚传

123、张飞折下柳条,用力抽打,一连打断了十几枝柳条。

124、众人只听见关外鼓声大震,喊声连天,直如人天崩地裂一般。正想派人探听,只听见马铃声响关羽已经马到中军,将华雄首级掷在地上。这时,那杯酒还没有凉。

125、明日两军阵前,老夫只需一席话语,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王朗自夸

126、三国时期东吴的猛将太史慈也是如此,因坏章而知名,义救北海相孔融未事之,从曲阿刘繇被轻之,最终与小霸王孙策不打不相识,被招降而效孙吴,孙权时委以南方之事。短短一生,有多少个命运的转机,又有多少令人遐想的空间,可所有的转机只是过程,所有的空间都只是想象,到底是命中注定,为后人凭添些抒发感慨的谈资罢了。

1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表达了个人责任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

128、怎道是天妒英才,千古江山,英雄总被雨打风吹去,年三十六便跃马终黄土,徒留满腔抱负和命薄红颜于人间,这也许是一生之幸中最大的哀。不过,英雄身后浩远的历史长河中,亦有佳话传千古,顾曲的周郎以轻灵的姿态从历史走向文化,在一页页泛黄诗笺中永恒凝立。

129、刘备对众人叹道:“诸位都有王佐之才,可惜跟错了我刘备,误了前程。”众人都掩面而哭泣。关羽道:“当年高祖多次败于项羽,后来一战成功,开四百年基业。胜败乃兵家常事,兄长怎么可以灭自家志气呢?”

130、字兴霸,东汉巴郡临江(重庆万州甘宁镇)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少年有力,读诸子,17岁左右任过蜀郡丞。公元204年率八百健儿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公元205年转托黄祖,黄祖又以凡人畜之。公元208年归吴见用于孙权,大有作为。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距关羽,守西陵获朱光,击合肥退张辽,百骑袭曹营,智勇双全,战功显赫。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吴主赏识,被孙权封为西陵太守,拆冲(常胜)将军。公元222年春二月战死于吴蜀夷陵之战,而后归葬于甘宁镇。

131、盘点一下三国演义中那些惊天妙语:

132、袁绍见曹操又结纳了孙权,大怒,便要出兵攻打曹操。谋士田丰苦苦进谏,说此次兴兵,必定不利。袁绍非但不听,反而怪田丰扰乱军心,要将他斩首。众将求情,才免于一死。袁绍恨恨地说道:“待破了曹操再来治罪。”

133、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134、临江仙--杨慎

13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36、不战而克,举善荐贤,声势浩大,难于争锋。

137、三国时期战争不断,魏蜀吴三足鼎立。蜀国位于现在的四川省。四川在三国时期,地广人稀。而且四周都是高山。只有林间小道还可以勉强通行。所以这里的环境险要,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四川也几易主人,但其土壤十分肥沃,所以物产丰富,四川也被誉为天府之国。四川凭借着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被刘备和诸葛亮等人作为安身之地。

138、“既生瑜,何生亮!”这是《三国演义》里,人们很好记,也很容易理解的一句经典名句,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是周瑜临死前,对自己的智谋才能无法胜过诸葛亮的一种哀怨、嫉妒、且又无可奈何的叹息。其实,这也是作者罗贯中为了抬高夸大诸葛亮的形象而刻意捏造的一句话,其意思是,既然有我周瑜在世,为什么老天爷还要来一个诸葛亮?因为草船借箭,输给了诸葛亮,而后诸葛亮又用了计谋三气周瑜,使周瑜中箭负伤,喷出一口鲜血,大叫“既生瑜,何生亮!”随后倒地而亡。这一名句,反映了一个人的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心里,常见在竞争场合竞技场上,感叹对手的智慧能力更胜一筹,而自愧不如,更多的是由于对方的出现而迫使自己不能胜出,心生怒恨和妒忌。我想,这种心理恐怕或轻或重人人有过,刚入学那天,老师指明我当了个副班长,我就对正班长嫉妒;考学的时候,我考了九十九分,我就对那个考一百分的不服;入伍了,同等情况下,有人先比我提了干,我就生气;同等条件下,有人当了局长,而我还是一个科员,心理就嫉妒。若不是有若干个他们,这些,还不都属于我的?既生我,何生他们!哈哈,扯远了。奉劝各位,这种心理还是少有或是没有的好,心胸宽阔些,自己活的轻松些,快乐幸福一生。为了身体健康,切莫心生嫉妒。若是真不服气别人,自己就努力努力再努力吧!同勉。

139、在国家悄无声息的衰败中,在权力斗争的旋涡中,多么希望你用余下的生命回忆那一世温暖的过往,难道你不明白自己正在一天天衰老,难道你不知道吴主的信赖从来就是虚无?终了,你把自己送上了国家的祭坛,命运的终点,而若是你能听到吴主六年后的歉疚之言,怨恨会不会少点呢?抑或是,自始至终你都没有怨恨,只是一心守卫着岳父创下的江东基业?

140、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关于挥泪斩马谡一事,诸葛亮语

141、数次于敌阵中舍身救主,成就了周泰的赤心忠勇和无畏胆识,也使其在东吴势力中得以一世英名。回望他的事迹,无论是宣城解山贼之困,还是濡须突曹军之围,他几入敌阵浴血奋战,即便遍体鳞伤也不独退,终使得吴主孙权虎口脱险,最难得的莫过于他的赤胆忠心。

142、"忠诚于国家,胜过忠诚于君主。"这句话强调了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忠诚。

143、历史总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不遇或知遇,不仅可以主导某个人的命运,还可能关系到某个国家或者时代的起落与兴衰,以此,假设就变成了我们宽慰和释怀的主题词。然而,历史是无法逆转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情的,不管你的假设如何充分,一切都已经定格在历史的画卷中,历经千秋功论过评。

144、周瑜,字公瑾,生于公元175年,卒于公元210年,庐江舒人【今安徽庐江西南】,多谋善断,胸襟广阔,美容姿,精于音律。自幼与东吴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之时,随之扫荡江东,助其成就大事,后策遇刺,便与张昭共辅孙权,掌军政。公元208年,赤壁大战中力主抗曹,大败之,天下以此趋于三分。适进中原,巴陵备军之时,病逝,年仅三十六。

145、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鼎立逐渐形成。刘备留关羽镇守荆州,主力向西扩张。荆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本属东吴。东吴一直想找机会讨回。鲁肃又献上一计:骗关羽过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掷杯为号冲出杀之。便遣请关羽赴宴。关羽明知是计坦然答应!只带了周仓随身为他提刀。席间鲁肃提起索回荆州之事,关羽却绝口不谈,说酒席之间不谈国事。鲁肃再三纠缠,周仓插嘴,关羽借机故作生气状夺过周仓手中大刀,喝退周仓。周仓会意,退出去。关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鲁肃手将鲁肃扯到江边。东吴将士怕误伤鲁肃,又摄于关公武力,不敢动手。关云长上船乘风而去,

146、操问曰:“云长髯有数乎?”公曰:“约数百根。每秋月约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纱囊裹之,恐其断也。”操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髯。次日,早朝见帝。帝见关公一纱锦囊垂于胸次,帝问之。关公奏曰:“臣髯颇长,丞相赐囊贮之。”帝令当殿披拂,过于其腹。帝曰:“真美髯公也!”因此人皆呼为“美髯公”。

147、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曹操对众将语

148、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诸葛亮对鲁肃语

149、三国演义好句【二】

150、如果非得从众多精彩言辞中选出一句最喜欢的话,我个人觉得莫过于刘备的那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三国古文名句

151、吕布正想举起画戟刺向公孙瓒,只见旁边闪出一人,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手握丈八蛇矛,大叫:“燕人张飞在此。”

152、太史慈,字子义,生于公元166年,卒于公元207年,东莱郡黄县人【今山东黄县东黄城集】,弓马娴熟,箭术精良,为三国东吴大将,官建昌都尉。少好学,仕郡奏曹史,年二十一,因选行及坏章而得名,遂避祸于辽东。初义救北海相孔融,继事从乡人曲阿刘繇,繇者,扬州刺史,不见用之。会小霸王孙策,慈单骑相斗,不分伯仲,两家兵骑各来赴,遂解。

153、曹操与许攸携手入帐。曹操道:“先生肯来,一定有破袁良策。”许攸问道:“军中粮草还有多少?”曹操道:“可用一年。”许攸笑道:“恐怕未必吧?”曹操改口说:“只有半年了。”许攸甩手走出帐外道:“我真心来投,您却如此欺我!”曹操赶紧挽留道:“先生忍怒。不瞒先生,军粮只可用三月了。”许攸道:“人们都说孟德是奸雄,果然不错。”曹操笑道:“兵不厌诈嘛!实话实说吧,军中只有本月之粮。”许攸大声道:“别再瞒我!军粮已尽!”曹操大惊道:“先生既然已经知晓,定有良策教我。”许攸道:“袁绍的粮草辎重,都堆积在乌巢,由淳于琼把守。此人好酒,防备松懈。你可以派人假扮袁兵前去护粮,趁机放火。这样,袁兵不出三天,不战自乱。”曹操大喜。

154、臣请以轻重大小之事,与陛下论之:陛下乃汉朝皇叔,今汉帝已被曹丕篡夺,不思剿除;却为异姓之亲,而屈万乘之尊:是舍大义而就小义也。中原乃国内之地,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是弃重而取轻也。天下皆知陛下即位,必兴汉室,恢复山河;今陛下置魏不问,反欲伐吴:窃为陛下不取——诸葛瑾对刘备语

155、这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歹毒至极、高明至极。处在当时的氛围,这句话并不仅仅是要了吕布的性命,也是曹操和刘备两位大神之间的暗斗。

156、这首词虽为《说秦汉》的“开场词”,但作者的视野并没有局限在秦汉两朝具体的史实上,而是高屋建瓴,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经历中概括出一些古代社会人们始终能产生共鸣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上一篇:三国演义中的好句子摘抄-摘抄103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