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名人名言
1、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三国志·武帝纪》
2、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3、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4、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三国志·武帝纪
5、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三国志·武帝纪》
6、集众思广忠益。
7、要言不烦也。
8、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10、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1、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12、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本句大意是:采取军事行动,最可宝贵的是行动迅速。“兵贵神速”乃千古治军克敌之妙诀。因为只有速度,才能打乱敌人的部署,争取到所需要的时间;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在今天,时间就是生命,时问就是效益,尤应重视速度,“兵贵神速”的古训,愈来愈为人们重视。
13、晋·陈寿《三国志·野书·董和传》。集:集中。思:思想,意见。广:增广。益:好处。本句大意是: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可以收到更大更好的效果。这是诸葛亮教育他的部属时说的话。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是最聪明最有学问的人。可是诸葛亮却不自以为是,他懂得倾听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使自己成为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这句名言,被缩写成成语“集思广益”,流传至今。
1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5、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邓艾
16、军事未发,不厌其密。
17、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1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9、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20、微末,释义为卑微低贱,亦用作谦词。
21、姜维洮阳之败痛折夏侯霸后,连日引军到岐山邓艾营前搦战,邓艾因姜维用兵难测坚守不出。
22、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23、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24、邓艾不为所动,但其子邓忠按捺不住,先是以戟投掷,后又欲引军出战,被邓艾拦下。
25、——诸葛亮
26、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27、兵贵神速。
28、出自礼记学记
29、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30、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三国志名人名言
3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3、《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34、《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古典四大名著。
35、志当存高远。
36、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浜投痰纳嗤贰?——弗莱格
37、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刘晔传》。用兵就是欺诈之道。军事行动没有开始之前,再保密也不为过。此言军事行动高度保密的重要性。
38、名言好句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39、三国有许多名人名言在民间广为流传。如,曹操: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刘备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0、作者是刘开
41、——曹操
42、一个伟大企业家的价值观应该是这样的:当别人好的时候,你才会好。只有这样,社会才会进步。
43、——刘备
44、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注引《管辂别传》。要:切要。烦:又多又乱。本句大意是:切要的言论不多不乱不絮叨。据《管辂别传》记载一次何晏请管辂到他家,邓飏也在座。邓飏问管辂:人家都说你精通《周易》,为何你一句也不谈《周易》的道理昵?管辂说:精通《周易》的人是不谈论《周易》的。何晏听了赞扬说:“可谓~也。”后来人们用~形容说话扼要切题,一点不琐碎罗嗦。
45、邓忠闻其父之过往,不禁落泪。邓艾又言:“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46、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三国志·武帝纪》
47、——赵云
4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4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5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52、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53、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54、姜维探得邓艾幼年放牛之事,令士卒于邓艾营前放牛,以激怒邓艾出营速战。
55、三国演义中出身卑微的名言是“昭乃江东微末之士。”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四三回。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7、——刘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