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舍本求末
2、【出处】: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然非知治之审,则未尝不本末倒置。”
3、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指对双方同等看待
4、近义词不偏不倚,统筹兼顾
5、【举例造句】: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本末倒置,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
6、反义词本末倒置,顾此失彼
7、【解释】: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8、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9、本深末茂
10、就是不分轻重,与“丢了西瓜,捡芝麻”有异曲同工之妙。
11、本同末异
12、【例句】: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曲波《林海雪原》一二
13、能读书,才必博;能养气,量必宏,二者不可偏废。(清汇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14、bùkěpiānfèi
15、饱食终日,本末倒置,见仁见智,利害攸关,百川归海,地广人稀
16、【释义】: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17、崇本抑末
18、降本流末
19、成语释义偏废:偏重这个放弃了那个。指对相互关联的事物不能偏重一个方面;废弃或忽视另一个方面;而应同时并重。
20、歇后语:“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
21、【拼音】:běnmòdàozhì
22、本末倒置[běnmòdàozhì][解释]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出自]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然非知治之审,则未尝不本末倒置。”
23、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24、成语例句
25、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下》:“读《庄子》,令人意宽思大,敢作;读《左传》,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书不可偏废也。”
26、感情色彩中性
27、背本趋末
28、本末倒置_成语解释
29、舍本逐末
30、张本继末
31、本同末离
32、德本财末
33、【成语】:本末倒置
34、本末倒置
35、弃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