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示例】: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2、没有下句了。
3、【解释】: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4、并不以为然,“然”,是一词多义:第一,是,对,正确。第二,转折连词,然而。第三,……的样子。
5、不以为然不是偏正短语。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这样,找不出谁正谁偏。“不以为”不算偏,然字也不能算作正,不以为然是一个简单的判断句。所谓偏正结构必须有偏正两个词组成,如前偏后正,我的祖国。如后正前偏,共产党伟大,办公大楼落成了。
6、“以为然”,如果进一步分析,则是以(之)为然,省略“之”,把……视为正确。
7、意思是指不认为是对的。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8、一、满不在乎[mǎnbùzàihu]
9、【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10、不以为然的然的意思是是,对,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11、拼音:[bùyǐwéirán]
12、【解释】:满:全;在乎:在意。丝毫不在意。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
13、在原句中,“然”,是“对,正确”的意思。并不以为然——并不认为正确。
14、三、置若罔闻[zhìruòwǎngwén]
15、反义词五体投地理所当然顶礼膜拜仰承鼻息
16、【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17、例如:美国政府对中国人民的指责,世界大多数国家并不以为然。
18、【出自】: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十四回:“又添一个青年女子,顶礼膜拜,行状举止,仿佛慧娘。”
19、四、五体投地[wǔtǐtóudì]
20、例2: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意。(“不以为意”改为“不以为然”)。
21、没有下句了。此成语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不认同。出自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22、然有然的道理,不然有不然的道理;以不然为然,不以然的为然。(你的引文不准确,《庄子·齐物论》《寓言》中这样的文字,可参看《庄子今注今译》732页)。
23、扩展资料
24、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轻蔑意味
25、【解释】: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26、【解释】:置:放,摆;若:好像。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27、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轻蔑意味。
28、二、不敢苟同[bùgǎngǒutóng]
29、【解释】: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30、【出自】: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苟同这一看法。”
31、此成语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不认同。出自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32、句子的意思是:众多的大臣都不认为这有什么用,皇帝也同样持怀疑态度。
33、【示例】:朱润身的呼吸有点急促,但脸上依然保持着~的样子。◎茅盾《多角关系》
34、译文:(姚)崇上奏朝廷派御史作为捕蝗使,分道去杀灭蝗虫。很多大臣都不认为这有什么用,皇帝也同样持怀疑态度。
35、例1:我们希望各级政府科学理财,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万不可不以为然。(此句即把“不以为然”理解为不放在心上)
36、五、顶礼膜拜[dǐnglǐmóbài]
37、【语法】:偏正式;作宾语、状语;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38、你的理解是对的!“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例1:我们希望各级政府科学理财,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万不可不以为然。(此句即把“不以为然”理解为不放在心上。是错误的,应改为“不以为意”) 例2: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意。(“不以为意”改为“不以为然”)
39、原文出自苏辙的《历代论·姚崇论》:崇奏遣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群臣多不以为然,帝亦疑之,
40、五官端正模样周正面容刚毅相貌堂堂明眸皓齿面阔口方方面大耳虎头虎脑白里透红面如土色
41、示例: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42、也许你不以为然,不做口舌之争,事实胜于雄辩!
43、“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44、【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宁荣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置若罔闻,独有宝玉~。”
45、原句,不是病句。
46、出自: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47、【示例】:这句话传扬开去,一时哄动了吉州百姓,扶老携幼,都来~。◎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回
48、近义词满不在乎嗤之以鼻不敢苟同置若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