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南宋诗人,目睹山河破碎风飘絮,心里常怀北伐光复之意,《示儿》诗是真实写照。
2、忠爱出于天性
3、我生学步遭丧乱
4、同时,抗金救民的种子也在陆游的心里生了根。
5、然而,他考了第一名,却惹恼了宰相秦桧。因为秦桧的儿子秦埙也参加了考试,秦桧得知儿子排在陆游之后,大发雷霆,从此,记恨陆游,阻挠陆游仕途。
6、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7、陆游的情况有些不同,他和号称铁三角的“陈亮、朱熹、辛弃疾”都不同。你说朱熹爱国吗?那自然是爱的,儒家士大夫不爱国嘛?陈亮也是。辛弃疾就更不用说了。为什么最后晚年60多岁的辛弃疾和80多岁的陆游相识相见会泪流?因为他的志向在另一个人身上共同存在,然而终究难以实现……
8、陆游出生在,国事衰弱,外敌入侵,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社会背景下,年轻时就励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他的诗词(《长歌行》《村饮示邻曲》《观大散关图有感》)等诗曲,饱含了激昂壮烈的歌声,唱出了抵御外侵,报仇雪耻,恢复中原的时代强音。他的一生,是反对卖国投降,主张抗击外族侵略的一生,他的诗词充满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给南宋的文坛,甚至是给腐败的南宋封建王朝带来了昂扬奋进的战斗气息,所以说:陆游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9、作者:陆游
10、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11、陆游感伤地在墙上题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词。1156年,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随后不久便抑郁而终。
12、实际上,理想和爱情两件事并不冲突,但在爱情上,他选择懦弱,留下了遗憾,理想最终也未能实现,个中滋味,只有他留下一首一首诗和一首一首词还在诉说。
13、七年后,他们有幸再次相遇,那是在沈园,这次见面双方很尴尬。
14、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15、在坚持理想上,他从未放弃,至死不休,但在爱情上,他却选择了放弃,忍痛抛弃了妻子。
16、公元1127年女真大军南下,由于在位的皇帝昏庸无能罢免了丞相李钢,使得金军洗劫国都东京也就是现在的开封,掠走大量财物和包括钦宗和徽宗在内的3000多皇室成员,北宋就此灭亡。
17、陆放翁为何称作是爱国主义诗人,除却他的生平事迹不谈,仅从他家喻户晓的两首诗便可悉知:
18、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19、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20、陆游,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来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21、嘉定三年农历腊月廿九,1210年1月26日,这一天令人感觉异常寒冷,一位八十五岁气息奄奄的老人卧在塌上,亲人正在身边照看着他,他颤抖地抬起了一只手,含糊地说了几句话。
22、聪慧的陆游,经过名师的指导,十二岁便能写诗作文,十几岁时便写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行书”的诗句,他有志像宗泽、韩世忠、岳飞、张俊、刘光世那样上马杀敌抗金救国。
23、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
24、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
25、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26、诗人年老归乡体弱多病尚不自哀,一心想的却是为国戍边,即使做梦也是驰骋疆场为国杀敌,其心之诚,其意之切,令人敬仰。
27、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婉,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唐婉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皇家后裔同郡士人赵士程。公元1155年(绍兴二十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去游玩,偶然遇见了唐琬,两个人都非常难过。
28、陆游(公元1125年11月13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29、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30、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1、陆游并非爱国诗人,他并不忠于当时的宋朝皇帝,只是韩侂胄的拥护者。并且中国古代没有国家概念,赵宋王朝防武将甚于辽,西夏,金和蒙古。要是你穿越过去,遇见陆游老爷子,恐怕爱国他是不认的,诗人一点也不想当。当时介绍一个人比较露脸的是做过什么官(选最大的说),有什么样的出身。你要恭维陆游是诗人,他会暴跳如雷:你才是诗人,你全家都是诗人!杜甫的诗集叫做杜工部集,诗文古人不称道,工部员外郎才是杜甫的遮羞布。
32、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33、娶了唐婉后,陆游眼里只有唐婉。
34、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35、陆游参加礼部考试,原本考中进士,却被秦桧排斥,免除了名次。
36、陆游一生已收复中原为己任,壮志难酬,写下了大量饱含爱国热情的诗篇。
3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8、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39、陆家是名门望族、书香门第,陆宰觉得儿子总是舞枪弄棒不行,开始重视文化教育,找名师,督促读书。
40、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41、陆游爱国是无疑的,就像梁启超《读陆放翁诗》写得那样,他是“亘古男儿一放翁”。
42、忧国忧民,儿女情长,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这四个词是陆游的真实写照。
43、靖康之难发生后,陆宰带着妻儿唐氏和陆游从汴京逃回到了老家山阴(今浙江绍兴)。
44、人成各,今非昨,
45、这位老人就是南宋诗人陆游,陆放翁。
46、铁杆主战派
47、陆游青春有关诗句,例如:“数行晴日照青鸳,春入屠苏潋灩樽。”
48、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49、儿报山僧留刺去,未为无客到吾门。
50、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51、病魂常似秋千索。
52、此一会面,双方自是感慨良多。陆游更是思绪万千,也留下了无限伤感,更是让他深感痛失己爱,最后,他只在墙壁上写下《钗头凤》来诉衷肠。
53、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54、沈园一别,唐婉总是闷闷不乐,身体每况愈下,最终抑郁成疾,病逝于28岁的深秋。
55、得知唐婉去世的消息,陆游愣住了,陷入沉思,眼睛也没了神。但没多久,他依然踏上了寻求抗金北伐的路,他依然努力着,为了他的理想,他一直抱有希望。即使七十几岁告老还乡回老家山阴养老,他也没忘收复中原失地。
56、直到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去世,陆游才算脱离他的魔爪,得以入朝为官。
57、不幸的是,他出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他出生的当年,金国灭了辽国,之后便开始兵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第二年,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兵打过黄河,直冲汴京,面对危局宋徽宗下了罪己诏,把位子让给了儿子赵桓,也就是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金人攻破汴京掳走了徽宗和钦宗父子,史称“靖康之难”,北宋随即灭亡。当时,陆游才三岁。
58、因母亲阻挠,与表妹唐婉酿成千古哀怨,《钗头凤》成绝唱。
59、陆游年青时也当过兵,参加过许多次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战斗。在晚年时还念念不忘统一祖国:死去原知万事空,中原百望气如山。王军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60、陆游也跟随父亲在这支队伍中生活了三年,三年的“草寇生涯”让他长了不少见识,学了一身武艺。
61、陆游将家传一只精美的凤钗送给了唐婉,双方甜蜜约定: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从此,两人形影不离,恩爱甜蜜。
62、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63、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64、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
65、陆游十九岁时,迎娶了表妹唐婉。
66、关注梅鹤读书,欢迎点赞、留言,一起读出不一样的精彩!!
67、然而,婚后三年后,陆游还是那个陆游,仕途经济都没什么变化,科举考来考去,也没博得功名,唐婉也没给陆家生下一儿半女,于是,陆游母亲以此为由,让陆游休掉唐婉,逼他另娶。
68、在抗金北伐上,陆游是坚决不退让和放弃的,他是坚定的,但对于自己的爱情,妻子唐婉,在母亲施压下,他却显得懦弱,最终选择了放弃。
69、莫、莫、莫!
70、步入仕途的陆游极力主张北伐收复失地,还经常上书指出皇帝的过错,结果被多次罢官。
71、出自:元日·数行晴日照青鸳
7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3、呜呼,乱定百口俱得全,孰为此者宁非天。
74、疆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75、南宋最大的实际情况是外患,前期、中期北方被金国占领,后期又面对更加强大的蒙古,最终灭亡在蒙古的铁骑之下。整个南宋处出在这样风雨飘摇之中。陆游一直是主张收付失地的铁杆主战派,这一点,成就了陆游的历史地位,也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他也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打击。面对残酷的现实,陆游把爱国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慨抒发到了他的诗词中。
76、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77、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78、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
79、陆游生于北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月,就在这一年的十二月,金国出兵南下攻打北宋。宋徽宗把皇位让给了儿子宋钦宗,改年号为“靖康”。第二年,金兵攻破宋朝都城开封,宋徽宗与宋钦宗双双被俘,北宋灭亡。岳飞《满江红》中写的“靖康耻,犹未雪”就是指这件事。所以,陆游在诗《三山杜门作歌》中,说自己是“我生学步遭丧乱”。
80、母亲大人的要求,坚强的陆游没有勇气直接拒绝,但又不忍心抛弃唐婉。他买了一处宅子,偷偷将唐婉安顿于此,但没多久,就有人向陆母告发了此事,陆游没了办法,最后作出了遗憾一生的决定,休了唐婉。
81、瞒!瞒!瞒!
82、幸运的是,他生于名闻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家。他的高祖陆轸是进士,曾官至吏部郎中。他的祖父陆佃,王安石的学生,曾官至尚书右丞,著有《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典籍。他的父亲陆宰,精通诗文,曾任京西路转运副使。他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名门之后。陆公子的起点是很高的,从出生就超过一般家庭。
8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4、错、错、错。
85、这次南逃给陆游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即使过了很多年,他还依稀记得,为此他还曾写下一首诗《三山杜门作歌五首》(其一)说出了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
86、在老家,陆宰通过一位和尚朋友介绍,投奔了浙江东阳县一个民间抗金队伍。
87、郑骞先生的《词选》上说:“游忠爱出于天性,生于南渡,毕生以中原未复为念。”陆游当然是个爱国诗人。
88、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源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
89、只见儿孙们都来到身边,他拿起笔颤颤巍巍地写了人生最后一首诗,《示儿》。
90、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91、虽然他也曾有机会上过前线,参与过宋金两军小规模战斗,但是主和的南宋朝廷从未让北伐有过实质的进展。
92、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93、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94、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95、唐婉已经嫁人,她与丈夫赵士程正在游园赏景。陆游看见唐婉,感慨良多,唐婉见到陆游心情复杂,丈夫赵士程看出二人情缘未了,便安排人送来了一些酒食,然后,走开了,给了他们单独会面的机会。
96、身为南宋第一诗人,留下最多的诗词。不负才华不负时光。
97、数行晴日照青鸳,春入屠苏潋灩樽。
98、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99、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1]),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100、难!难!难!
101、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10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103、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日,1125年11月13日,陆游出生了。
104、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后陆母认为唐婉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婉。
105、一次次失败也没让陆游选择放弃,他像他喜欢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他曾填过一首词《卜算子》表明态度。
106、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07、双方聊了两句,便已成泪人。
108、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南渡后,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成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109、陆游的出生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110、他说,我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遗憾的是,我没能看到祖国的统一的那一天。如果有一天我们收复了中原失地,为我上坟时你们千万别忘了告诉我。
111、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
112、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113、为了有所作为,实现北伐抗金理想,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二十九岁的他凭借家庭出身,参加了朝廷组织的锁厅考试,是一种为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组织的进士考试,结果,他考了第一名。
114、唐婉看到陆游的词,心情难以平静,回首昔日交往,不禁伤心流泪,写下和词《钗头凤》。
115、陆放翁的忠爱出于天性,他不但感情热烈,并且易受感动。他自己的诗集,几乎把三十岁以前的诗删去了十分之九,只留了一两百首,他自己说这只不过是旧作的十分之一。以后从二十多岁到八十多岁,他总共写了近万首诗,自称是“六十年间万首诗”。有人说,陆游的诗有三种变化:少年时的诗重辞藻技巧,壮年时豪放,晚年时表现了闲静的情趣。
116、扩展资料:
117、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