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意思是: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词句出自曹操的《观沧海》。《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
3、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水何澹澹的意思是海水波涛激荡,澹澹是水波摇动的样子。这句诗出自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观沧海》。
5、澹澹,读音是dàndàn,汉语词语,释义为水波微微荡漾的样子。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含义是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7、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观沧海(东临碣石)对照翻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含义是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9、水何澹澹,海水是多么的荡漾,所以“何”是副词“多么”之意。
10、水shui第三声,何he第二声,澹dan第四声,澹dan第四声
11、水何澹澹的读音是shuǐhédàndàn
12、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13、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1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以观沧海,来观看大海之意,所以“以”是表目的的“来”之意。
15、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含义是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1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7、澹澹的湖面
18、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9、此诗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所作。诗中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20、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1、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2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3、水波微微荡漾的样子
2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5、出处:东汉末年曹操《观沧海》
2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7、《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8、“水何澹澹(dàn)”中的“何”字意思是多么,是叹美之词。这句话的意思是海水多么宽阔浩荡。诗句出自东汉末年曹操所作的《观沧海》,全诗内容为:
29、水何澹澹的“澹澹”的意思是:水波摇动的样子。
30、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澹澹的湖面。该词出自魏国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该句的意思为在这波涛汹涌的海上,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3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3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3、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3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含义是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含义是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含义是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含义是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35、水波荡漾的样子
36、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38、澹澹dàndàn
39、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40、诗句出自《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41、关于“淡”,《说文解字·水部》解释说:“薄味也。”意思是“淡”指味道薄,不浓,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淡”的意思是一致的。关于“澹”,《说文解字·水部》解释说:“水摇也。”意即“澹”表示水势大,波浪起伏。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观沧海》中有“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其中的“澹澹”便是许慎所说的“水摇”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