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6、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7、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8、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论语·为政第二》载: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10、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1、思无邪,语出《论语•为政第二》,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评价诗歌总集《诗经》的著名观点。由于孔子和《诗经》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巨大影响,人们包括当代青年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解读。
1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3、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4、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5、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6、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7、思无邪:思想上没有邪念(表示为人正直)
18、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1、全文如下:
22、思无邪,邪,邪恶,邪意,思想上没有邪恶的念头和臆想,意无狂,狂,狂妄狂躁,意识上不会有狂妄自大的想法和观念,不会小看人,说大话。行无躁,躁,暴躁,很疯狂失去理智的行为,行为上不会有一些出格的情绪失控的暴躁行为,不会因为自己的情绪失控行为伤及别人
23、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4、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5、子曰:“君子不器。”
26、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7、行无躁:行动上没有浮躁(表示为人沉稳)
28、出自《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30、思无邪”三字,源出于《诗经·鲁颂·駉》原是描写鲁僖公的马夫专心养马的神态,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纯正,不邪恶。
31、意无狂:心里上没有狂妄(表示为人谦虚)
32、《诗经》中的情爱、幽怨、怨恨、赞颂,是真情流露,不做作,恰到好处。比如‘关雎’一篇,读了之后感觉内心愉悦却不会有非分之想;有淡淡的忧愁,却不会让人感到哀伤。我说‘思无邪’,是指内心纯正,没有邪思恶念,尽管有些是情情爱爱的内容,表述出来却是纯洁
3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4、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35、思无邪者,诚也。就是说要“修辞立其诚”,要求表现真性情,也就是诗人要有真性情,在庞杂的内容中实现“文以载道”,在客观效果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