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2、原文“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写弹琵琶的女子很长时间都不出来,出来后还用琵琶半遮着脸时忸怩娇羞的状态。后来引申为表态不明确,遮遮盖盖,怕暴露自己的真实情感。
3、一弹决破真珠囊,迸落金盘声断续。飘飘飖飖寒丁丁,虫豸出蛰神鬼惊。秋鸿叫侣代云黑,猩猩夜啼蛮月明。潏潏汩汩声不定,胡雏学汉语未正。若似长安月蚀时,满城敲鼓声噒噒。青山飞起不压物,野水流来欲湿人。伤心忆得陈后主,春殿半酣细腰舞。黄莺百舌正相呼,玉树后庭花带雨。二妃哭处山重重,二妃没后云溶溶。夜深霜露锁空庙,零落一丛斑竹风。金谷园中草初绿,石崇一弄思归曲。当时二十四友人,手把金杯听不足。又似贾客蜀道间,千铎万磬鸣空山。未若此调呦呦兮啁啁,嘈嘈兮啾啾。引之于山,兽不能走。吹之于水,鱼不能游。方知此艺不可有,人间万事凭双手。
4、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5、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
6、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8、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9、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0、解释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1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2、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13、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14、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15、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一作:绿腰)
16、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17、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18、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19、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20、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21、你好,非常感谢能回答这个问题,写出了琵琶女犹豫不决,无奈,被生活所迫的心态
22、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23、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24、原句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25、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26、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27、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28、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
29、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30、你说的应该是白居易《琵琶行》里面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吧。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31、意思是: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3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服一作:伏)
33、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3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5、本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诗的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述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本诗动机,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幺: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沉吟:踌躇,欲言又止的样子。敛容:指收起演奏时的情感,重新与人郑重见礼。虾蟆岭:即下马岭,汉代董仲舒的坟墓,在长安城东南部,临近曲江。从“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极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就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秋娘: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五陵: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贵族子弟。缠头: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红绡:一种生丝织物。钿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云篦:指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云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从“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她像一双过了时的鞋子,再也没人看、没人要了,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心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其实即使不作梦,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梁:县名,县治在今江西景德镇北。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水浒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湿透了。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36、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37、资料拓展:琵琶行创作背景
38、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一作:渐歇)
39、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40、白居易是一个在晚年经历太多沧桑的伟大诗人,见证了国家最不堪最可笑的地方,这样的经历也成就了他的作诗风格。以上就是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41、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朋友远行,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浸着一轮寒月。
4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3、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44、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45、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46、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思: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
47、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48、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49、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5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51、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52、下面是一段原文的节选:
53、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54、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55、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
5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57、去来江口空守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58、这个文段是出自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59、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60、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6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62、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63、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64、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难为听。
65、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66、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67、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68、全文如下:
69、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70、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71、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7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7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74、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75、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76、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译文: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77、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78、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79、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80、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81、李白没有写过琵琶行,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所以只有《蜀道难》才像是他写出的诗。
8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8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84、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85、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86、《琵琶行》全文:
87、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88、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89、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90、注释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91、《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92、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93、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94、出处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
95、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96、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97、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98、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99、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客。
100、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0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102、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103、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104、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105、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106、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107、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
108、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
109、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10、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一作:云篦)
111、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112、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113、释义:呼喊了他好多次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出处:白居易的《琵琶行》。原文节选: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14、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15、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116、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17、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118、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19、弟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120、是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
121、住近湓江地低湿,黄庐苦竹绕宅生。
122、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