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花开尽更无花。
2、东晋大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3、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4、遍绕篱边日渐斜。
5、秋丛:指丛丛秋菊。
6、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7、家里种的菊花多,且是绕舍的多,人住菊花海了。
8、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9、古诗菊花元稹拼音版
10、遍绕:环绕一遍。
11、以上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一个酷爱菊花的悠然陶醉于自然的心情。
12、qiūcóngyàoshèsìtáojiā
13、不是花中偏爱菊,
14、jú huā
15、尽:完。
16、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17、诗人元稹欣赏菊花的千古名句是”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两句说明作者并非无理由的喜爱菊而是因为菊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菊花坚强不屈的品质以及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8、秋丛绕舍似陶家,
19、cǐhuākāijìngèngwúhuā
20、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21、元稹菊花是四年级上册古诗。
22、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23、bùshìhuāzhōngpiānàijú
24、biānràolíbiānrìjiànxié
25、作者:元稹
26、拓展资料
27、人绕着家看菊花,悠悠然然地不知不觉地,一天就过去了。
28、tángyuánzhěn
29、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30、第二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是托物言志了。在一个否定,一个肯定中,对比强烈地突出了菊花的个性:高洁而坚强。这样一来,诗歌的主旨就是表达高洁而坚强的志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