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2、吕不韦认为,自己身为强秦相国,比上述诸人自愧不如,因此也招贤纳士,对前来跟随的门客礼遇有加,给予厚待,欲与上述名士的门客相竞。
3、扩展资料:
4、(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5、【译文】听到话不可不考察分析,不考察分析,那么对与不对就不能分清。【原文】言不在多,在于当理;施不在丰,期于救乏。(《孔丛子·连丛子下》)
6、二、翻译:
7、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8、作者简介:
9、当时各国名士又常以所养宾客能著书立说为荣,所以吕不韦也命门客编纂其所知见闻,一部辉煌的集体创作横空出世,后以他的名义发表,这就是《吕氏春秋》。这是吕不韦执政期间所做的一件大事。
10、原文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11、译文伯牙子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子在弹琴时想着泰山,钟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一会,伯牙子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子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不仅弹琴是这样,贤者也是这样。虽然有贤者,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能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是自己变成千里马的,要等待伯乐来之后才能变成千里马呀。
12、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13、出处:出自战国时期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察传》。
14、翻译出自《吕氏春秋》——览部,孝行之遇合。意思就是说但凡遇上相互赏识或喜爱的人是需要时机合适的。如果时机不对,就必须等到时机来临才能够行动。因此比翼鸟没有遇到相合的就不飞,困死在树木之上,比目鱼因为没有遇到相合的而不游,死在海里。2寓意做人处事都要把握好机会才行动,尽量做到万无一失相互探讨,希望对你有帮助
15、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16、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17、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18、夔於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於人,舜曰:“……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后因以“夔一足”表示有真才者一人即足。
19、《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20、注:自译。
21、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22、赵襄子派人攻打翟国,攻下了老人、中人两座城池。派使者回来拜谒赵襄子,赵襄子正在吃捏成团的饭,听了以后,脸色忧郁。身边的人说:“一天就攻下两座城池,这是人们感到高兴的事,现在您却忧愁,这是为什么呢?”赵襄子说:“如今我们赵氏的德行,没有积聚多少,一下子攻下两座城池,灭亡大概就要落到我的头上了!”孔子听到这件事,说:“赵氏大概要昌盛了吧!”忧虑是昌盛的基础,喜悦是灭亡的起点。
23、【原文】
24、——选自《吕氏春秋》
25、【原文】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吕氏春秋·听言》)
26、宁越是中牟地区的乡下人。苦于耕田种庄稼的辛劳,对他的朋友说:“干什么才可以免于受这种苦呢?”他的朋友说:“没有什么比得上学习的了。学习三十年就可以有所成就了。”宁越说:“请让我学习十五年吧。(在这十五年里我一定会废寝忘食地学),别人要停下来休息的时候,我不敢停下来休息;别人要睡觉的时候,我不敢睡觉。”十五年以后周威公拜他为师。射出去的箭飞得非常快,但是也不超过二里,就停下来了;人步行走路走得很慢,但是(不走到)一百舍(三千里)以外,不会停下来。现在(看来),凭借宁越的天分而(能够)长时间地不停下来休息(地拼命学习),他成为诸侯的老师,难道不是很自然的吗?
27、一、原文:
28、先秦风气,名士所养门客人数越众越说明名士声誉高。比如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魏有信陵君,都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政治名人,在列国间享有极高声望。
29、宁越学有所成
30、哀公问孔子:“我听说夔一只脚,可信吗?”(孔子)说:“夔,是个人,怎么会一只脚?
31、【译文】
32、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②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③,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33、《吕氏春秋·察传》:“鲁哀公问於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於天下,乃令重黎举夔於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
34、他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就只是精通声律(音乐)。尧说:‘有夔一个人就足够了。’指派他当了乐正。因此有学识的
35、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36、赵襄子攻翟,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37、人说:‘夔有一足够,不是一只脚啊。’”
38、【译文】言语不在多,在于说得合乎情理;施与不在丰厚,只望能帮助人解决困难。
39、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