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摘抄屋-摘抄生活中值得收藏的文案句子

声声慢寻寻觅觅精选58句

1、在这首词中,不仅开头的叠字用得称奇,而且“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且下阕的“点点滴滴”再次叠用,与前面的十四个叠字映照呼应。

2、《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的晚年之作,与早期作品所表现的伤春悲秋、伤离怨别有所不同,它不是生离之短暂,而是死别之永恒,不是暂时的空虚,而是长久的寂寞,不是可望团圆,而是已成永诀。而且,丧夫之痛与国家残破、故土难回的深切哀怨凝聚交织在一起,文浅情深,沉痛无比。

3、总的来说,这首词的调子虽然显得低沉,但却表现了李清照南渡之后国破家亡的具体内容,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因此,这首词一直流传至今,一向为世人所赞赏。特别是在艺术手法上别具心裁,大胆创新。而双声叠字的使用,生动地表现出了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人的感情,真可谓是珠圆玉润,令人击节叹赏,这是这首词的成功之处。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5、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6、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7、在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中,李清照写眼前之事、身边之景,似是信手拈来,但情景交融,委婉巧妙的铺叙,实在得力于自然与琢磨相结合的功力,这首词的语言虽然平易晓畅,而词意却是似浅实深。

8、宋代:李清照

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却是旧时相识。

10、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1、李清照《声声慢》的主旨: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作者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

12、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13、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14、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15、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16、这首词的首句用十四个叠字开头,声情并茂,堪称创举。这十四个叠字共七组,分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内心情感引起的外部动作;第二层意思既是环境气氛,也是心中之感受;第三层意思则是由轻转重、由浅入深的真切体验。这三层刻画将心理神态与环境感受融合在一起。

17、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8、这首词的上阕着重表现了李清照心情的悲伤和她孤独无依靠的孀居寻求寄托和安慰而大失所望时的极端痛苦的心情。接着又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极其平常事物的描写,淡酒不敌意,雁过更觉伤心,一步紧逼一步,一层深入一层,倾吐胸中的满腔愁苦。

19、这首词的十四个叠字也是最能表达李清照对爱情逝去的伤感,也是流传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名句。

20、声声慢李清照

2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2、这首词的十四个叠字主要表达了李清照的内心情感,继以乍暖还寒,难以将息,则更进一步,淡酒难敌晚风,即“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意,“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三句,将十四个叠字之愁,酒浇不去之意,在此略略点出,似淡却浓。这三句的意思是说雁儿飞过的时候,正好托它带信,可是丈夫已死,信寄给谁,想起来只有“伤心”。再说这雁儿原来是替她带过信的“旧时相识”,因此更感到难受。因为她早期寄给丈夫赵明诚的《一剪梅》词中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3、(说明: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加黑体字,表示韵脚。)

24、是的,声声慢是词牌名,又名胜胜慢,如李清照词《声声慢·寻寻觅觅》。

25、下阕继续描写了李清照的孤独与愁苦。先写菊花满地,不堪取摘。昔日与丈夫共同赏菊,而今无花可摘,无人相伴,便觉得度日如年,时光难捱,只好独自守着窗儿,熬到天黑。再加上夜雨落梧桐,点点滴滴没个完,便进一步增添了她心中的烦闷。“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一句,更见其愁苦之多,忧患之深。

26、声声慢表达了作者为物是人非,生活有变的愁情伤感。一愁家国不同往昔;二愁与其夫君的感情,对一个女子而言,尤其是本身就喜哀愁的女子而言,愁无尽。

27、三、慢,就是慢词,其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28、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9、在这里无心簪菊,日子难捱,梧桐细雨,增人愁思,以上的种种,逼出了最终的“愁”字来,但“愁”可明言,内心的痛苦却难以明白尽道。

30、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31、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

32、《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33、五、代表作品有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蒋捷《声声慢·秋声》等。

3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怎⽣得⿊!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35、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36、因此此词不仅对乱世的揭露和控诉,又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而更有着多种多样的艺术之美。歌曲《声声慢》是中国内地男歌手崔开潮演唱的一首民谣歌曲,它由崔开潮填词,刘洋作曲,周成混音。

37、主题思想:这首词从早晨写到黄昏,通过描写秋日清晨的咋暖还寒和秋日黄昏的丝丝细雨,以及天上的大雁,地上的的黄花,抒发了词人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38、四、此调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

39、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40、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4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出典:李清照《声声慢》  解释:  这次第:次第,情形,光景。这次第,这情景。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原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参考译文:  我苦苦地寻觅着,在这孤独的世界中,满心悲戚这将要转暖的寒冷天气,最令人难以休息。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这寒风?看到雁飞过,更让我伤心,这大雁是以前的相识呀。  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谁还有兴致把它摘来戴在头上?守着窗户,独自一个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树上飘下一片片走完生命历程的黄叶,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此情此景,哪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呀!  人物简介:李清照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章丘明水(今山东济南)人。她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学识广博,以文章着名,受到苏轼的赏识,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轼“后四学士”.李清照的母亲也出身于名门望族,善文能诗,是有名的才女。在这样的家庭中,李清照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六七岁时,便熟读诸子百家的文章,十岁左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已精通娴熟。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就一鸣惊人,写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充分显示了她的才华,轰动整个京城。

4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43、这首《声声慢》是李清照难渡后的作品,而在南渡之后她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流亡的生活,因此在这首词中描绘的事物和抒发的感情,展现出了一个百无聊赖,空虚孤寂而又凄苦愁闷的古代妇女形象。

44、二、声声慢,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词名《胜胜慢》。

45、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46、一、声声慢的体裁是词。

47、《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的晚年之作,与早期作品所表现的伤春悲秋、伤离怨别有所不同,它不是生离之短暂,而是死别之永恒,不是暂时的空虚,而是长久的寂寞,不是可望团圆,而是已成永诀。而且,丧夫之痛与国家残破、故土难回的深切哀怨凝聚交织在一起,文浅情深,沉痛无比。

48、李清照在她的晚年写了一些流传千古的佳作,也使她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最高峰。如她的名作《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就是李清照南渡以后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杰作。李清照通过对残秋景色的描写,表现了她晚年时期国破家亡、丈夫病逝,饱经忧患离乱的愁苦生活和凄惨心情。

49、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50、有人认为古人诗中虽然有一句叠三字者,一句连三字者,两句连三字者,一句四叠字者,或两句互相叠字者,三联叠字以至七联叠字者,但是李清照却连下十四个叠字,故出奇制胜,匪夷所思。据说乔吉在写《天净沙》时全部用以叠字组成,共二十八个叠字,却曾遭到“丑态百出”之讥讽,可见叠字仅以量并不能取胜。

51、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52、此词的韵脚是“觅”“戚”“息”“急”“识”“积”“摘”“黑”“滴”“得”,韵部属十二锡,可“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通押。

53、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

54、声声慢·寻寻觅觅

5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57、四十九岁

58、《声声慢》词,就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总结前人研究.

上一篇上一篇:描写人的好句优选101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