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联:一生俭朴留典范
2、下联:玉女迎归白玉楼
3、上联:流水夕阳千古恨
4、上联:報本尊親实为至德要道
5、再一个就是摆席的词堂(大礼堂)联:
6、题有挽词的整幅绸布
7、上联:群山披素,玉梅含孝意;
8、上联:长记慈惠音容,天堂驻;
9、谢谢……谢谢……请吃好喝好!
10、上联:满地秋霜伴灵台
11、礼数愧未周、尚请亲朋多包函
12、春晖未报,秋雨添愁
13、回答:功勋老人挽联?
14、上联:慈竹当风空有影
15、人间走一程已定长短/
16、像我们那,选日子的先生是要接话回谢的,就不是以上的词了,另外有一套致谢词。
17、难忘淑德,永记慈恩春晖未报,秋雨添愁
18、厅堂门:可以去网上,百度那很多,男长辈还是女长辈去世,年纪多大,选一幅合适的。
19、下联:思听教训月五更
20、我也来说几句吧,供参考哦
21、良操美德千秋在,高节亮风万古存
22、下联:全家落泪哭亲人
23、慈竹当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似留芳
24、上联:想见音容云万里
25、下联:痛失严椿千古恨
26、(二)通用联
27、下联:简朴家风,望后代长传。
28、上联:悲兴嫩桂百年愁
29、(一)灵堂门联:
30、下联:长思慈母,为子总含悲。
31、下联:晚萱经雨似留芳
32、办丧事,很多的礼节,我懂的也不多,
33、母亡选用:
34、客至堂前拜难酹
35、挽联,又称哀挽联,是哀悼死者所做的对联。1般以歌颂死者或描写死者生平为内容,会于丧礼上悬挂在灵堂两则。挽联起源不详,中国现存最早的哀挽文字见于《诗经》,该书收录了《黄鸟》和《蓼莪》等挽诗。南宋叶梦得所著的《石林燕语》记载了苏轼为哀悼韩绛写过“3登庆历3人第;4入熙宁4辅中”的对联,清代人梁章钜在其《楹联丛话》中引《秋雨庵随笔》,认为“此则是挽联之体耳”。
36、如果实在没有这样替你主事的,就自已弄了,我们那很简单,都简化了,我告诉你一些:
37、横眉(如祖父母已逝)可用:勉當大事
38、这要分是男老人还是女老人,并且也要分是八十,九十还是上百岁,称谓和功绩,子孙们对老人故去都有不同的表达。总之,应视情况而定用词。
39、一杯淡酒敬亲朋
40、下联:永留恩典美德,人间存。
41、灵魂驾鹤去,正气乘风来
42、下联:明月清风几处游
43、上联:训犹在耳时时律
44、灵堂通用:
45、老人逝世,一般村里都有德高望重的长辈、或有学问的老者,布置灵堂,写挽联。你可以请他帮忙写,你只要把纸、笔、墨、胶水买好。每个村应该都有做这项工作的,你不必费心。我村里,基本上是我在主持丧事。
46、下联:厨中举办思亲菜
47、挽幛悬挂于祭奠死者的灵堂、追悼会或遗体告别场所,为了便于悬挂,挽幛通常竖幅,上面的文字多为竖写,也有用横写,文字常先用纸写好,然后用大头针或线缝在上面。
48、难忘淑德,永记慈恩
49、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风几处游
50、如果不会,选通用联。横批上面写四个大大的字“沉痛悼念”,一张大白纸写一个字,有心的话用蓝色、黄色、贴一下边装扮一下。
51、下联:凄风苦雨百年愁
52、下联:光前裕後所望孝子顺孙
53、下联:两行热泪悼慈父
54、题主所说的‘对联‘应该是指丧联吧。我权且当丧联回复题主。这首先要看是谁逝世了,是母亲親还是父親。如果是母親逝世,丧联可写:慈親永逝,泪酒萱堂。如果是父親逝世了,就应写严親永逝,泪洒椿庭。总之,要有针对性,千万不要把父死的丧联用在母死上或者把母死的丧联用在父死上。还有,父死和母死的丧联用纸也有区别,父为天母为地,用纸上一定搞清楚‘天蓝地黄‘的道理,即父死丧联用蓝纸书写,母死丧联用黄纸书写。这一点很多人不理解,其实是有分别的。上述几言,谨供参考。’’’’’
55、筵席虽淡薄、还望戚友尽端杯
56、关于灵堂对联九字:
57、上联:席上漫谈养育恩
58、下联:半世勤劳传嘉风
59、高节亮风万古存
60、伤心儿短哭、耳闻绿水兴悲
61、精神不死,风范永存
62、撒手父长辞、眼望青山带恨
63、下联:祈愿慈母,行一路平安。
64、流水夕阳千古恨,凄风苦雨百年愁
65、还有满堂的亲戚朋友,今日是***老大人(儒人)**岁寿终发丧之日,多谢各亲戚朋友前来帮忙和烧香告别,孝家没有一一迎接请别见怪,今观其席,桌上酒菜淡薄,是由于孝家并非富有,还望见谅,啤酒、白酒请自由选择。席上不劝酒,量宏者多饮几杯,量浅者尽力而为。孝家人手少,事情多,款待不到,照顾不周,请多多包函。再次谢谢前来帮忙的亲戚叔侄朋友,孝家定会记在心上,他日你有喜,定当还礼相报。
66、附:只限父母用。
67、厅堂内,停灵柩,因为你不会布置灵堂,就简单的在灵柩前,遗像左右用白纸写: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