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和闺怨诗。1、怀古诗。
2、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3、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上都有严格规定。
4、也叫古体诗,它的命名是和律诗相对而言的。初唐之前,诗人创作的时候虽然也讲究宫商协调,但远不及律诗严谨。直到沈约、陆法言等人初定四声八病之后,才出现了非常严谨的律诗。当时的人为了和之前的诗区别,就称为近体诗或者今体诗,而把以前的所有不合律的诗,统称为古体诗或者古风。在大体上说,汉乐府也可以划分古风一类。
5、从体裁上看,小学阶段,古诗以短小精炼的五绝、七绝为主体,随着年段的上升逐渐出现词、律诗、乐府诗等。文言文则以简短的叙事性文本为开端,逐渐上升到不仅有故事、还带有一定议论性的作品。
6、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7、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8、律诗有着极为严格的形式要求,这使得声韵达到了完美的境界,不但利于歌唱,就是诵读起来也是铿锵有力。律诗大体上又分为几种形式,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和古绝。虽然律诗的基本要求很严苛,但变格也很多,熟练掌握之后,在丰富词汇量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写起来也是不难。
9、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扩展资料一、诗歌的起源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10、(一)古诗的主要类别1.送别诗: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2.怀古诗: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3.战争诗: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4.思乡诗: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5.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托物表达自己的高洁品质。(二)古诗常用的一些技法1.比喻:用某物比喻美好的品质和情操,或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或小人的丑行2.对比:有今昔对比、远近对比、是非对比、善恶对比、精神与物质的对比3.衬托:有以动衬静、以暗衬明、以悲衬喜、以虚衬实4.比拟:或拟人、或拟物(三)赏析古诗常用的词语1.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的词语: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11、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13、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14、诗歌源起于远古的劳动生活,和音乐、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诗经起直到今天,诗歌也在不停的发展和变化。除了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抒情和叙事之外。形式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5、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16、②乐府诗,源于西汉。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如汉乐府《上邪》、《孔雀东南飞》等。标题中有的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就是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17、(1)古体诗:
18、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19、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20、诗按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21、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体裁上分为:古体诗;近体诗(绝句与律诗);词;曲。从情节上分:抒情诗,叙事诗。从表现内容分: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闺怨诗,咏物诗,咏怀诗,讽刺诗,哲理诗等。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4)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5)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教师讲述:雪莱、普希金、泰戈尔的诗歌(6)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7)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22、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
23、从数量上看,古诗词方面,“日积月累”编排了40首,课文中则一共编排了72首(其中1首是课后题材料)。文言文方面,14篇都编排在课文中。
24、编排以统编教材为例:
25、'诗的语言必须高度凝炼,具有美感和艺术性,不能口语化。
26、二,广义的诗歌分类
27、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等。
28、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29、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问世以后,就成了诗人们的金科玉律,而够被尊称为经。直到以屈原、宋玉等根据楚地风情创作的诗歌出现,才打破了诗经的一统天下的局面。之所以把楚辞单列一类,是因为它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地域特色和比兴方式。
30、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
31、'真正的诗人,也必须能做到如下几点:热爱、信仰、不怕打击、不怕孤立、不怕清贫,不怕被世俗所抛弃。
32、要想系统而专业地回答这个问题,那么需要分几步来说。
33、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34、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古体诗有《诗经》《楚辞》《乐府》《汉赋》《南北朝民歌》等。近体诗一般是绝句,律诗,排律(长律)。
35、①绝句,从形式上看是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称五绝、七绝。
36、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37、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38、一、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39、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40、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41、'诗歌必须含蓄、优美、具有层次和奇正分明的特点。口水、口号、废话这写不足以为诗。
42、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主要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了古诗,《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也属于古体诗。
43、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
44、古体诗,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等。“歌”、“歌行”、“引”、“曲”、“呤”等诗歌也属古体诗。特点是不讲究对仗,平仄和用韵自由。
45、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46、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47、②律诗,从形式上说—般为八句。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称五律、七律。还有一种排律,每首至少五韵十句,也有多至百韵的。2杜甫《绝句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其他诗人作家无法企及的关注,且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48、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49、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50、古代诗歌的分类
51、一、古代诗歌的分类方法:
52、一,什么是诗和诗人
53、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54、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55、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56、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57、诗歌按内容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闺怨诗、战争诗、抒情诗、叙事诗。
58、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59、咏物诗。
60、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和风喻诗等。
61、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62、从体例上看,一方面是课文的编排,考虑到古诗文的特殊性,编排课文时主要是关注与单元人文主题的配合,而不是完全紧密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不能和语文要素完全契合的,就不必强行去寻找联系。
63、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64、(3)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
65、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66、另一方面是注释的编排,低年段的古诗文课文是没有注释的,从三年级开始提供注释,而“日积月累”板块则是一至六年级均没有注释,这一安排也是与不同年段、不同板块的教学目标相关联的。
67、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68、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69、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70、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71、诗的分类方法:
72、①先秦时期产生较早的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四言如《诗经》、五言如《古诗十九首》、六言如屈原《离骚》。
73、(2)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74、按体裁可以作如下分类:
75、统编教材中对古诗文的编排,主要体现在两个板块中,一是课文,二是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
76、(1)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77、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78、比如“抓关键词理解课文的意思”,古诗中没有。
79、'诗必须是韵文,宫商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
80、'诗歌内容必须要来自真正的生活体验。要具备时代感、责任感和正义感。在范围之内地不断创新,是诗歌发展和发扬光大的必由之路。同时,一定要避免靡靡之音和固步自封的小我情节。
8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82、按内容分
8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84、关于诗词的分类
85、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86、在陈独秀领导发起的白话文运动以后,一种全新都诗歌出现了,这就是新诗。新诗的语言更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尤其在助词的使用上更为灵活。其中代表人物有徐志摩、林徽因等。至于后期的朦胧诗及其代表人物,如北岛、顾城的作品,就不值得单独分类了。
87、按音律分
88、(2)近体诗:
89、诗词类别就是诗歌以不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产生的一种分类,
90、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91、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