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思是:似乎;好像;类似。
2、扩展资料
3、例1:我看着满天的繁星,仿佛它们在向我眨眼睛,可爱极了。
4、梗概;大略。
5、fǎngfú
6、老师仿佛是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未来的路。
7、如:「人像」、「画像」、「雕像」。
8、首先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仿佛”是什么意思,“仿佛”表示好像、好似的意思,弄懂词语意思后我们再去造句。
9、二、有如[yǒurú]
10、比照人物做成的图形:画~。塑~。雕~。绣~。肖~。
11、翻译:先王受命昔为君,有像召公辅佐臣。当初日辟百里地,如今国土日受损。
12、仿佛:指差不多;好像。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13、《后汉书•班固传下》:“至令迁正黜色宾监之事焕扬宇内,而礼官儒林屯朋笃论之士而不传祖宗之仿佛,虽云优慎,无乃葸欤!”李贤注:“仿佛,犹梗概也。”清冯桂芬《致李伯相书》:“桂芬弱冠后南北奔走,潞河淮扬寄迹颇久,往事犹记仿佛。”
14、(副)好像;似乎:我~认识他。[近]似乎|好像。②(动)类似;差不多:两人的模样相~。
15、三、例句
16、仿佛是不太肯定是不是,而像是比较相似。
17、仿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ǎngfú(ㄈㄤˇㄈㄨˊ),指差不多;好像。单独作谓语,前面可加“相”。
18、好像;似乎。犹仿佛其若梦从者。——《汉书·扬雄传》仿佛陈涉之称项燕。
19、仿佛,指差不多;好像。单独作谓语,前面可加“相”。语出《淮南子·俶真训》:“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寂寞,萧条霄雿,无有仿佛,气遂而大通冥冥者也。”
20、《淮南子·主术》:「此皆有充于内而成像于外。」
21、仿佛,读音:[fǎngfú]
22、释义:正像;好像;仿佛。
23、树上的橘子,仿佛是一盏盏小灯笼。
24、仿佛和比喻不是一个意思,比喻是一种修辞,仿佛是一个词语
25、隐约:《后汉书·赵典传》:“典少笃行隐约,博学经书。”李贤注:“隐,静也。约,俭也。”
26、解释:1.差不多。单独作谓语,前面可加相。用于书面两个孩子年纪相仿佛2.好像;似乎;犹仿佛。
27、仿佛是一种比喻的表达方式。例如:推开窗户,一座座山峰映入眼帘,宏伟而静谧,仿佛一幅巨大的山水画;一座形态独特的山峰,引起了我的注意,婀娜多姿的形态仿佛一个美丽的少女。有时也用作不确定的表达方式。例如:我仿佛听见一个女孩在唱歌;我仿佛看见一只小鸟飞过。
28、“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9、人物的图画或雕塑。
30、仿佛fǎngfú
31、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好像有点光亮。
32、答:仿佛和觉得不是一个意思
33、差不多。单独作谓语,前面可加“相”。用于书面。
34、相似:好~。相(xiāng)~。~生(a.仿天然产物制成的工艺品;b.中国宋、元两代以说唱为业的女艺人)。
35、似乎;好像:他干起活来~不知道什么是疲倦。
36、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37、基本释义
38、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9、“仿佛”一词出自《淮南子·俶真训》里的:“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寂寞,萧条霄雿,无有仿佛,气遂而大通冥冥者也。”
40、出自《淮南子·俶真训》:“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寂寞,萧条霄雿,无有仿佛,气遂而大通冥冥者也。”
41、桃花源记:
42、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43、比如,比方:~这样的事是值得注意的。
44、彷佛意为:似乎,相当于本体了
45、彷佛[pángfó]
46、基本解释:
47、《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赞》:“察其所言,仿佛一端。”《隶续•司空掾陈寔残碑》洪适释:“史传杂书、蔡集皆作‘仲弓’,惟《太丘坛碑》作‘仲躬’,此碑仿佛亦然。”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夜星子》:“隐隐见窗纸有影,倐进倐却,仿佛一妇人,长六七寸,操戈骑马而行。”一本作“彷佛”。
48、出处:先秦·佚名《诗·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
49、隐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明显。
50、仿佛:副词、动词
51、仿佛:①好像;似乎。②类似;差不多。
52、仿佛,指差不多;好像。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53、区别一、基本释义不同
54、仿佛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仿佛的意思是指差不多、好像。单独作谓语,前面可加“相”。
55、《淮南子•俶真训》:“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寂寞,萧条霄雿,无有仿佛,气遂而大通冥冥者也。”吕祖谦《卧游录》载东晋陶潜《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今本《陶渊明集》作“髣髴”。
56、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外像儿风流,青春年少;内性儿聪明,冠世才学。」
57、仿佛的近义词:
58、徐悲鸿先生的马画得真有神,一匹匹骏马仿佛在奋蹄奔跑。
59、xiàng
60、一、拼音
61、仿佛: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夜星子》:“隐隐见窗纸有影,倐进倐却,仿佛一妇人,长六七寸,操戈骑马而行。”
62、形貌、模样。
63、释义:仿佛;好像。
64、似乎、好像、近似。《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时仿佛以物类兮,象积石之将将。」《文选.潘岳.寡妇赋》:「耳倾想于畴昔兮,仿佛乎平素。」也作「仿佛」、「髣髴」。
65、例2:春天到了,仿佛所有的生灵都睡醒了似的,小草们冒出嫩芽,花儿们竞相开放,就连那湖中的小船也荡起了双桨。
66、一、宛如[wǎnrú]
67、好像;似乎。
68、出处:宋·佚名《武王伐纣平话》卷上:“有妲己,面无粉饰,宛如月里嫦娥”
69、区别二、词性不同
70、像;类似:他的模样还和十年前相~。
71、像·xiàng
72、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73、翻译:有一个叫妲己的女子,脸上没有化妆,好像月亮上的嫦娥。
74、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八》引宋谢枋得《江东运司策问》:“公卿谈学问自许孔孟,谈功业自许伊周,若限田,若乡饮,若论秀,若举选,皆欲仿佛三代,此一事乃堪在晋人下乎?”
75、隐约:形容词
76、差不多。单独作谓语,前面可加“相”。用于书面。两个孩子年纪相仿佛。
77、近好像﹑如同,似乎,犹如﹑宛如﹑宛若
78、二、出处
79、觉得的意思:①感觉到了:觉得伤心/觉得很舒服。②表达某种看法;认为(语气较不肯定):我觉得这件事情的背后可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80、好像释义:好似相当于仿佛的用法
81、相似。2.比照人物做成的图形。3.比如,比方。
82、那只梅花仿佛是一个坚强不屈的人,绝不像严寒低头。
83、南京长江大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横跨在江面上。
84、区别三、引证解释不同
85、仿佛[fǎngfú]
86、——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读着这些有趣的故事,我仿佛也被引进了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