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者:痴心妄想
2、妄念与妄想多是同时存在的,心不停地起各种念头,随之又会出现各种境像。
3、就字上看,念的上面是今,下面识心,所以念字的重点强调的是心。想的上面有个“目”,也就是眼睛,有眼睛肯定就会有眼睛所成的像,所以想的重点不是强调心,而是强调心通过眼睛所产生的像。
4、去除妄念的方法,首先要从主体入手。主体的情感是决定往年的基础,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梳理,保持一个良好平和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事情,最起码知道换位思考,这样的健康心态才能去除妄念。
5、人活着就是被这两个东西所累,起于妄念,苦于执着,最后的结果就是痛苦不堪!!
6、关键就在得失之间,不知得失的转化,放下执着和妄念,会得到自在和快乐。
7、虚妄的意念,亦即凡夫贪恋六尘境界的心。
8、人在这种想得到又得不到状态下,你说他不感到痛苦吗?
9、妄念是指所想的不切实际的虚妄的念头。
10、前者:狂妄的、不理智的念头
11、《罗辑思维》中解释:如果你有一个期望,这个期望长期挥之不去,而且需要别人来满足,这个期望就是妄念。
12、如何消除?摆好自己的心态,明白世间一切物质的和情感的东西,时时在变,在消失。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统统都是要过去,要消失。执也不着,妄也无念。
13、人们或许在一时出现理解的偏差,但是很多人在一起,就会逐步消除这些障碍,拓展自己的社交范围,往往在不自觉中就排除了妄念。
14、指不切实际或不正当的念头。
15、宋陆游《禹迹寺南有沉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诗:"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禅龛一炷香。"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心之本体无起无不起,虽妄念之发,而良知未尝不在。"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斩绝妄念,文明乃兴。"
16、想重点强调的内容比念要多,并不是单纯的指心念,这个想字有点强调境象。五蕴中有个想蕴,想蕴是伴有“境像”的。
17、执着,是对任何事物抓住不放,而且往往是陷在一种思维之中,并且是顽固的想得到。
18、妄念,拼音:wàngniàn,指一切自己挥之不去的想法,但是又要必须依靠别人(物)才能完成(实现)的念头(想法)。
19、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不知道对不对?
20、人的"意识"是前五识的总管。如果说色识﹑声识﹑香识﹑味识﹑触识只是对色声香味触加以分别,那么"意识"就是对色声香味触的喜好加以判断和裁定。所以一切妄念产生于"意识"。因此说,人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是贪欲之心,是妄念。
21、妄念,是不切实际的,背离正确的胡思乱想,往往也是拼命想实现的。
22、妄,是不实虚假的意思。
23、念和想是有区别的,念重点强调的是心念意识活动。
24、妄念,佛教用语,指的是一个人胡思乱想,天马行空的遐想,而无法控制的念头或者思维等脑部活动。
25、妄念的去除,需要健康的交流,大家在一起说话,才能摒弃个人的极端。
26、杂念是指与正念无关的乱七八糟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