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摘抄屋-摘抄生活中值得收藏的文案句子

孤城遥望玉门关精选好句31句

1、孤城遥望玉门关,是仅仅一个“遥望”,是根本看不到青海湖、祁连山、玉门关这绵延千里的广域的,这两句与其说是诗人的感慨,倒不如说是对整个西北地貌的概括:从边塞古城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

2、《从军行》唐王昌龄孤城遥望玉门关的节奏划分:

3、[唐·王昌龄]

4、凉州词唐王之涣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襟。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战斗紧张激烈,透过诗人的语言概括而鲜明如在眼前。战士们立誓报国,正面地讴歌他们的忠勇。有了前三句的铺垫,战士们的誓词分量才显得更为震撼人心。

6、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幽怨。

7、黄沙/百战/穿金甲,

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9、从军行其四借景抒情的句子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0、《从军行》和《兵车行》主旨极相似,都是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作者厌恶战争,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

11、诗人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青海湖上的天空,长云遮蔽,湖北面绵延着的雪山隐约可见,翻过雪山,就是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再往西,就可以看到玉门关。

1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4、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从军行原文如下: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6、青海长云暗雪山,首先描写了青海雪山上阴云密布,不见曰光,明亮的雪山在乌云遮盖下,暗淡,阴冷,壮严,肃穆,环境描写写出了从军行的艰苦。首句与下句。孤城遥望玉门关,关系。孤城作为画卷的主题,突出了孤城的孤字,远处是雪山,身后玉门关,只能遥望。就在这黄沙铺地大漠,军土们百战犹酣,黄沙穿透了金甲,侵入戌装。

17、孤城/遥望/玉门关。

18、诗人准确把握戍边将士跃动的心律,又赋之以恰当的色彩和光线,使诗歌艺术画面的气象恢宏开阔,情调悲凉壮美,意境深邃高远,鲜明地体现出生活在盛唐时代人们所共有的精神特征。

19、孤城遥望玉门关这句诗是倒装句,古人在写诗词的过程中,为了将就平仄的对仗与对偶,,也为了是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通常会把正常的语序进行倒装。这样的写作方式在古诗词很常见,所以孤城遥望玉门关是倒装句,正常的语序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20、气魄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21、“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湖上雪山皑皑,本是洁白纯净的颜色,加一“暗”字凌空徒增一抹阴郁,即是对战争环境的苍凉之感的实写,也是对内心沉重压抑之感的虚写。诗人将所见所感通过光色的明暗交织呈现出来,光线已非自然景物的属性,而是情景交融的载体。

22、“孤城遥望玉门关。“”遥“写出了征程之远,是离家的愁绪、思念的情。“孤”则写出了战争形势的严峻,征戍在边疆前沿,回望祖国只见玉门关一座孤城,艰险之境跃然纸上。

2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4、与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凉州词相似,原文如下:

25、艰苦的战斗,磨炼了军人的毅志,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他们崇高的信念,这首诗是对军人最好地礼赞,千百年来,代代传颂着军人的精神风貌。

26、是《从军行七首·其四》

27、不破/楼兰/终不还。

28、从军行唐王昌龄

29、青海/长云/暗雪山,

3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1、孤城:即玉门关。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上一篇上一篇:关于爱情的诗精选49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