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2、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3、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
4、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后陆母认为唐婉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婉。
5、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6、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婉,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唐婉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皇家后裔同郡士人赵士程。公元1155年(绍兴二十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去游玩,偶然遇见了唐琬,两个人都非常难过。
7、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8、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9、郑骞先生的《词选》上说:“游忠爱出于天性,生于南渡,毕生以中原未复为念。”陆游当然是个爱国诗人。
10、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11、陆放翁的忠爱出于天性,他不但感情热烈,并且易受感动。他自己的诗集,几乎把三十岁以前的诗删去了十分之九,只留了一两百首,他自己说这只不过是旧作的十分之一。以后从二十多岁到八十多岁,他总共写了近万首诗,自称是“六十年间万首诗”。有人说,陆游的诗有三种变化:少年时的诗重辞藻技巧,壮年时豪放,晚年时表现了闲静的情趣。
12、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13、扩展资料:
14、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15、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16、陆游(公元1125年11月13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17、铁杆主战派
18、陆游一生已收复中原为己任,壮志难酬,写下了大量饱含爱国热情的诗篇。
19、王昌龄时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有开天圣手诗天子的美誉,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20、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21、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22、陆游参加礼部考试,原本考中进士,却被秦桧排斥,免除了名次。
23、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中进士,担伯校书郎,安史之乱后毫州刺史闾丘晓因忌才将其杀害。杜甫字子美,襄阳人,三十五岁到长安求官,安史之乱后前去投肃宗被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
24、陆游感伤地在墙上题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词。1156年,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随后不久便抑郁而终。
25、陆游字务观号东坡居士,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临死前留有绝笔诗《示儿》。
26、杜甫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代表作三吏三别,绝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
27、忠爱出于天性
28、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29、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30、我生学步遭丧乱
31、南宋最大的实际情况是外患,前期、中期北方被金国占领,后期又面对更加强大的蒙古,最终灭亡在蒙古的铁骑之下。整个南宋处出在这样风雨飘摇之中。陆游一直是主张收付失地的铁杆主战派,这一点,成就了陆游的历史地位,也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他也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打击。面对残酷的现实,陆游把爱国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慨抒发到了他的诗词中。
32、陆游生于北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月,就在这一年的十二月,金国出兵南下攻打北宋。宋徽宗把皇位让给了儿子宋钦宗,改年号为“靖康”。第二年,金兵攻破宋朝都城开封,宋徽宗与宋钦宗双双被俘,北宋灭亡。岳飞《满江红》中写的“靖康耻,犹未雪”就是指这件事。所以,陆游在诗《三山杜门作歌》中,说自己是“我生学步遭丧乱”。
33、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34、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35、关注梅鹤读书,欢迎点赞、留言,一起读出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