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空,中书令,岑文本
2、右领军中郎将,安西都护府大都督,薛仁贵
3、当然凌烟阁中的萧瑀、刘政会就是李世民一面旗帜了,是李渊的臣子,所以实际上不算李世民心腹。李孝恭按理是可以排到第二的,但是玄武门之变,李孝恭只是保持中立,实际上也算不得是李世民手下,因此三位不做排名。
4、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18.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
5、文臣之三:魏征
6、为何说高士廉的眼光好呢?主要有两点,一是:早在隋炀帝时期,高士廉因妹夫长孙晟病逝,便把妹妹高氏和外甥长孙无忌和外甥女长孙氏接回家中,并十分善待他们,看到李世民才能出众,便把外甥女长孙氏嫁给李世民,成为了后来著名的文德皇后长孙皇后,而外甥长孙无忌成为凌烟阁第一功臣,这就可以看出他的才华跟眼光了。
7、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褚遂良题字,时常前往怀旧。
8、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
9、汉王,李元昌
10、银青光禄大夫,邓州刺史,张玄素
11、文德皇后长孙无垢,鲜卑族,祖籍洛阳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小字观音婢。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皇后,唐高宗之母。
12、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
13、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徐世绩
14、左骁卫将军,封襄武郡公,刘师立
15、司空、国成公杜如晦
16、长孙无忌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唐高祖起兵后,长孙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历任左武候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晋王李治,太宗临终前任命他为顾命大臣,高宗李治即位后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冤杀吴王李恪,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他被中书令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最终自缢而死。上元元年,追复官爵,陪葬于昭陵。
17、左卫大将军、凉州都督,郢国公,宇文士及
18、李世民登基后,诏令高士廉等四大臣编纂《氏族志》,诏令天下,李姓的郡是陇西,即以陇西郡李姓为显贵世族,为世人所仰望,举国上下以李氏至为尊贵,李氏后裔共奉陇西堂。始自,陇西遂为李氏宗族的共同标识,李氏人丁兴旺,遍及海内外,李镐九世孙李白诗赞道:我李白万叶,柯条遍中州。天开青云路,日为苍生忧。
19、幽州都督、历阳郡公,独孤彦云
20、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十三岁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渊及其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十三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
21、那么高士廉究竟何德何能,能排在这么高的位置。我们先来看下排在他前面的,有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梅、魏徽、房玄龄,房玄龄和杜如梅别的不说,就是唐朝著名的宰相“房杜”,魏徽是古今最著名的奸臣,李孝恭则是大唐资历最老的将军,又是唯一入选的李唐宗室,长孙无忌不但是李世民的大舅子,更是他前期最重要的谋臣,这些人的排名排在前面当然没问题,在看排在高士廉后面的人,别的不说,就说紧挨着高士廉后面的尉迟敬德和唐朝军神李靖,尉迟敬德不光是勇将立下汗马功劳,更是“玄武门之变”的最大功臣之一,李靖就更不用说了,大唐的军神,李唐的天下又一半是他打下来的。
22、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
23、李世民是陇西堂的
24、司空、梁国公房玄龄
25、右屯卫大将军,代州都督、郑仁泰
26、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
27、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
28、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
29、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
30、民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刘文静
31、杜如晦第一文臣
32、特进、大将军、卫国公李靖
33、文渊阁(应该是凌烟阁)24功臣排名顺序: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秦琼。
34、长孙无垢的母亲是高氏,具体名字不详,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乐安王高励之女。
35、徐州都督、胡国公秦叔宝
36、而我们翻开高士廉的履历,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功劳,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高士廉排在凌烟阁第六这么高的位置了,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高士廉的眼光了。
37、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
38、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褚遂良题之,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
39、他的眼光独到还不足以让他位居如此高位的话,那么还有两点原因,也是他位列凌烟阁第六的关键,一是,他在“玄武门之变”中,前期,他跟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日夜劝诫李世民发动政变,并在“玄武门之变”中释放囚犯,并给他们发放武器,配合李世民的政变,立下大功。
40、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
41、司空,右仆射,封德彝
42、右威卫大将军、汉东郡公,李孟尝
43、头七位算是他的内阁成员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徵、李孝恭、高士廉、李靖、萧瑀、尉迟敬德、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和秦叔宝。
44、薛国公,右骁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阿史那忠
45、二是,他毕竟是李世民妻子文德皇后长孙氏和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的亲舅舅,正是因为他和李世民的关系,让他成为李世民最忠实的追随者,要知道古代君王对忠诚是十分看重的,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原因,才能让高士廉排在凌烟阁第六的位置。
46、通直散骑常侍,褚遂良
47、尚书殿中侍郎,黄门侍郎,褚亮
48、武:李靖、尉迟恭、李绩、刘弘基、柴绍、秦琼、屈突通、段志玄、程咬金、侯君集、长孙顺德、张亮。
49、东莱俊公,右卫大将军,公孙武达
50、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征
51、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最著名的皇帝之一,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却打下唐朝的一半江山,大唐后来的文臣武将,大多都出自他的麾下,并开创著名的“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不仅如此,很多皇帝在天下太平之后都会诛杀一些功臣,他对功臣不但不杀,反而建立凌烟阁,以此来怀念这些开国功臣。这些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明君,但让人好奇的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一直让人十分不解,比如唐朝勇猛第一的秦琼居然排在倒数第一,著名的李勣倒数第二,很多没怎么听说的人物却排在前面,高士廉就是最不可思议的一位,居然排在第六的位置。
52、幽州都督,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于志宁
53、特进、宋国公萧瑀
54、司空,太子太师,安州都督,吴王,李恪
55、绥州刺史,兵部侍郎,范兴
56、吏部尚书,谏议大夫,王珪
57、文臣之二:
58、礼部尚书,右仆射,许敬宗
59、江夏王,刑部尚书,李道宗
60、左戎卫大将军,封怀宁县公,杜君绰
61、魏王,李泰
62、文臣之一:
63、北平郡王,右卫大将军,突利(阿史那什钵苾)
64、谏议大夫,礼部侍郎,颜相时
65、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
66、二是在李世民登基后,贞观五年,高士廉任吏部尚书,因为他十分善于鉴别人才,他所用的人,没有一个是不称职的,这也正是他眼光独到之处。
67、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
68、房玄龄文臣第二是毫无悬念的。
69、因此综合参考文为: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张公瑾、虞世南、唐俭、殷开山。
70、右武卫将军,兵部尚书、夏州都督,阿史那思摩
71、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
72、天下李姓的郡望是陇西,李氏的堂号是陇西堂。
73、贞观十年六月己卯,崩逝于立政殿,年仅三十六岁,谥号文德皇后,十一月庚寅葬于唐昭陵。咸亨五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天宝八载,加尊号为文德顺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
74、右光禄大夫、右屯卫大将军、左领军大将军,张士贵
75、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程咬金)
76、.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恭
77、中书令,马周
78、别称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儿子,文德皇后同母兄,母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
79、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
80、工部尚书,中书令,阎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