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摘抄屋-摘抄生活中值得收藏的文案句子

长沙过贾谊宅

1、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

2、汉武帝时期,由皇帝敕命修缮贾谊故居,这是对贾谊故居的第一次重修,此后的两千多年里,贾谊故居历经了约64次重修,最近的一次是在1998年。明朝成化年间,长沙太守钱澍寻贾谊古井,募款修建贾太傅祠,这是贾谊故居第一次以祠宅合一的形制重修。贾谊祠后建有大观楼,祠前有一口井,相传是贾谊所凿,称太傅井,井旁有一石床,为贾谊当年原物。宅前有两块碑石,左右各一,高约丈余,字迹剥蚀不可辨认。又有大柑一株,传为贾谊手植。以上文物均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后仅存亚殿一座,祠正堂正壁上,刻有屈原像。古井尚在,古碑尚存,石床1958年被盗,旁另辟小巷,名为太傅里。

3、贾太傅祠----供奉贾谊铜像及其著作

4、院内布局

5、·颔联:看似写眼前所见,实则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6、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7、刘长卿〔唐代〕

8、刘长(zhǎng)卿(生卒年不详),字文房,汉族,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唐代宗大历年间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9、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10、·尾联:更是由古及今,表明自己和贾谊、甚至屈原,都是无罪而遭受不公的处罚。

11、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12、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3、太傅殿----贾谊生平及思想介绍

14、全诗如下:

15、·颈联:表面写文帝与贾谊,实写自己一贬再贬,沉沦坎坷;

16、·首联:表面写贾谊的一生,实则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17、长沙过贾谊宅是七言律诗体裁。

18、《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怀古诗。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堪称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19、《长沙过贾谊宅》

20、现贾谊故居共三进,包括:

21、唐·刘长卿

22、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空见夕阳缓缓倾斜,汉文帝重才思德尚且淡薄,湘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抒发了自己对甲乙和同等遭遇贬谪的同情与惋惜,湘水无情,江水棉花仿佛是一位倾听者,无尽头的流淌,流淌了岁月千万载。当世无人能理解自己后世自己也等不到了不如就找同自己相恋的情人诉衷肠吧,这是对先贤的深切凭吊也是对自我内心愤满的宣泄。

23、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堪称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24、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25、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26、寻秋草堂——清以来,寻秋堂为文人墨客凭吊贾谊之后,吟诗作画之处,游人亦在此饮茶休息。

27、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28、碑廊——内陈列《古今名人咏贾诗选刻》及明清历次重修故居碑文。共有历代名人咏贾诗二十一首及明清重修故居碑文五篇。

29、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年-725年间,逝于786-790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30、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个“有道”,一个“犹”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

31、《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怀古诗。

32、刘长卿医生两张贬谪,郁郁不得志,他经过长沙贾谊曾经住过三年的地方啊,但这儿除了她永远的悲哀,什么也没留下。

33、《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怀古诗,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堪称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34、长沙过贾谊宅

35、咏史喻今。诗人明写贾谊遭贬谪,实则是抒发自己被贬后的悲愤情绪和对当局者的不满。情绪不是非常积极向上。

36、《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怀古诗,属七言律诗。

上一篇上一篇:祥子的故事75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