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副对联出自洛阳龙门石窟上的石刻字。“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字面意思:伟俊哉,驰骋天下之良驹!奇逸哉,龙行江湖之英豪!字里隐意:伟哉龙门,美如良骥!陈抟人杰,何人能敌?
2、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3、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今日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此上下联对仗较工整,寓意立深!
6、《明史》对于顾宪成入仕之前的简历记载十分简略,但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却对入仕之前顾宪成的事迹有更多的记叙,这是一位从小就认真、执着因而有点认死理的年轻人。但对于一位思想领袖恰恰是不可或缺的。而顾宪成进入仕途之后,处处表现出来的,正是他的这种认真、执着而又认死理的个性。而这种认真、执着而又认死理的个性,导致顾宪成毕生为他所认定的真理而奋斗,毕生向他所认定的不符合道德、有损于国家利益的人和事作斗争。
7、顾宪成,是明朝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万历四年在北京应天府的“乡试”中名列第一,是“南闱解元”。万历八年,顾宪成中了进士。这个时候的顾宪成已过而立,算不上太年轻,所以没能留在翰林院为庶吉士,而是直接做了户部主事。
8、今日雨声风声雨滴声声声坠地
9、楼外春阴鸠唤雨;庭前日暖蝶翻风
10、原对联应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写。只要了解对联的特性,就可以自由出对了,没有固定的答案。
11、二、宋代朱熹写在白麓书院的对联: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女人心。
12、对了下句,表示风雨交加,倾盆而下,大地笼罩在一片风雨中,雨中的行人匆忙赶路避雨,雨水浇湿了衣服和鞋子。
13、当世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顺心。对联灵感来自明末清初名仕顾炎武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4、被顾宪成锁定的第一个不符合道德、有损于国家利益的人,是当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15、10.花笺茗椀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
16、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17、一、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写在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8、今天喜事乐事阖家事事事欢心
19、昨天对当世。入耳对顺心。上联说歌舞升平,下联对家国盛世。平仄大致对的上,意境基本吻合。我个人觉得基本对的上。
20、雨声和雷声声声入耳的意思就是下雨的时候,一边打雷还一边下雨,这种声音一直交替着,这里下的雨特别的大,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这种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描写出了一副下雨的情景,有时候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大雨倾盆而下,而雷声也伴随着大雨声声入耳
21、上联昨日的歌舞声,表达了人们心情愉悦的状态。而下联则表达了今日从小事到国家大事的关注之情!
22、6.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23、横批: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
24、这副对联是劝勉读书人要以经国济世为己任,至今仍有启迪、教育意义,也就是要求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学以致用,而不要死读书,读死书。
25、希望对你有帮助:春秋有情,上善若水桃李无言,下自成溪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有路志能攀雨露滋润笑春秋桃李芬芳满天下五副学校著名对联
2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7、——这是现悬于东林书院依庸堂内的一副著名对联。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28、3.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29、顾宪成为户部主事不久,正赶上全国人民为张居正的健康进行祈祷的事情。万历皇帝在宫中,文武百官到东岳庙,各地官员在辖区内,都要为张居正设立祭坛,联名进行祈祷。但有三个新科进士上书给内阁大学士申时行,对这个事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三个新科进士就是顾宪成和他的两个“同志”。十分凑巧的是,顾宪成是南直隶的解元,另外两位则分别是北直隶和福建的解元,平时就“风期相许”即以气节相激励,决心为国家树立正气,所以人们把三人称为“三解元”,把三人的聚会称为“三元会”。三个解元对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权威进行批评,对张居正构不成任何损害,无非是“蚍蜉撼大树,可惜不自量”。但顾宪成不是这样看,他认为,如果所有的蚍蜉都行动起来,也许大树就被撼动了。当时所有的官员都以衙门为单位,为张居正祈祷,顾宪成坚决不在吏部祷文上签名。好心同事为其代签,顾宪成得知后,“驰往削去”。一两个人不签名,也根本改变不了全民祈祷的大局,张居正根本不知道哪些人签了名哪些人没有签名,但顾宪成认为他是在用自己的行为与不良现象作斗争。“三解元”中的另外一位,也在本衙门集体前往东岳庙进行祈祷时拒绝出席。
30、这是明朝顾宪成写的一副对联,几百年来,一直成为许多读书人的座右铭。
31、上联描述了昨天不同的声音:
32、2.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33、上联说的很有意思,日和月仿佛就好像天和地的两只眼睛,毕竟太阳升起的时候,月亮就要落下,月亮升而日头落,所以是天和地的关系吧。意思也有天网恢恢的意思,天公在看着,所以地上的子民须谨言慎行。下联以人间东西的对自然,诗书对日月可以,万卷对两轮行,眼对心也好,而圣贤是偏正式对天地欠佳。反映的意思也是劝人秉持圣贤之德的意思。
34、昨天舞声歌声声声入耳
35、东林书院的对联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所写:“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6、这副对联是郑燮自题联,大致意思是:居室再小,只要主人品德高尚,情趣自必高雅;花再少,只要能散发花香即可。
37、表示歌舞欢庆的喜庆场面,大家心情愉悦,载歌载舞,满心的喜悦欢乐,让人身临其境。
38、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为当时著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之所。元至正年间废为僧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顾宪成与高攀龙等人同倡捐资修复书院,并相继主持其间,聚众讲学,享有“天下言正学者首东林”之赞誉。书院建筑内,从明清以来,保存有明代顾宪成、孙慎行、董其昌、邹元标以及清代高世泰等多位名家撰题的楹联。楹联内容描述书院历史沿革、概括东林学者理学思想、评价东林学派学术贡献、阐述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对仗工整,引经据典,极富文化底蕴。特别是东林领袖顾宪成所撰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是广为传诵,成为许多学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
39、意义:青山虽然不曾着墨,但却是一幅留存千秋的美丽画卷。碧水虽然没有琴弦,但却亘古至今,奏出悠扬动听的琴声。图画琴声远不能比肩的青山碧水之美,清淡中出奇趣,简易里寓深意作者用寥寥几笔勾勒出青山碧水天人合一的优美意境。
40、今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1、我用今天不同的乐事对下联:
42、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
43、意思:‘唤’字用得神秘,而“翻”用得最为活泼,巧妙,把风的活动写得很形象,再说暖蝶如何‘翻’风,这倒有点意思,‘逐’字把春这一景象给拟人化,形象解释了鸟声因春‘逐’而来。
44、以景对,荷花和柳是具体的景,山色和湖是抽象的景,这是抽象对具体。数字上,四而三,一而半相对没问题。上联都用了两个面,下联用了城和成,取谐音勉强成立。妙的地方在半成湖,只剩下半成的湖了,说明荷花实在是多,铺天盖地的都几乎看不到湖了,很形象。
4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46、5.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成湖。
47、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8、上联的昨天对下联的今日,上联三声对下联三事,上联的声声入耳对下联的事事关心。
49、意思: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和“高”都是动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50、三、清末严复题武昌铁路学校的对联:遵大路兮,自东自西,自南自北,为之范我驰驱,今天下车同轨登斯堂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尔尚一乃心力,有志者事竟成。
51、昨天舞声歌声主持声声声入耳
5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读书报国。
53、四、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写在晓庄师范的对联: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梁粟麦黍稷下功夫。五、南洋公学(上海交大前身)唐蔚兰写在校长室的对联:天地生材皆有用,他人爱子亦如余。大鹏梳羽待高飞俯瞰万里河山吾辈苦读为前程轻拾百年锦绣一苦二苦三苦苦尽甘来你笑我笑他笑笑歇意舒百日苦读一朝发万般努力众人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上联:十载求学纵苦三伏三九无怨无悔下联:一朝成就再忆全心全力有苦有乐上联: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下联: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上联: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下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清水华木绿荫见证十年寒窗挑灯苦读如歌岁月应无悔北辰大鹏展翅看我六月考场背水勇战天骄夺魁定有时上联:立足现代面向未来桃李满天下下联:脚踏实地瞩目千里栋梁遍九州横批:教育为本横批:誓夺第一(下同)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激流勇进乘风踏浪我欲搏击沧海横流飞鞭催马吾将痛饮黄龙美酒傲视群雄淡淡墨梅凌寒独开今岁瑞雪兆丰年莘莘学子壮志凌云明年金秋送喜来壮志凌云十载求学纵苦三伏三九无悔无怨一朝成就再忆全心全力有苦有乐众志成城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砺志报亲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笑书人生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意气风发时光如梭看我少年学子六月追风去云帆直挂令那美丽人生明朝入眼来师生同心知天文通地理莘莘学子携手共进鱼跃龙门培栋梁育英才代代园丁含辛茹苦花香桃林路在脚下览前贤思己任铁杵磨针只求前程似锦念亲情感师恩悬梁刺股但愿无愧我心唯有努力向名校进军百炼成钢唱出青春无悔圆人生梦想半载奋斗笑吟三年等待
54、此联横批用“前程似锦”,则是与对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对党中央“常送暖”和“总关情”的无比感激之情,也赞颂了党前程远大,辉煌灿烂。
55、“风声雨声雷声,声声入耳”下一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其本身为一副对联,常被人用来告诫他人努力学习、心系国家,以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副对联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顾宪成所著,因为对联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而常被世人引用。
56、这是何绍基撰题四川成都茗椀楼联,上联扣住“香”字落墨,追忆女诗人薛涛的轶事——薛涛制的花笺,薛涛井水泡的茶,遗香千年。这夸张,突出了历史人物;这想象,又是多么的浪漫。下联扣住“活”字下笔,写到了云影,写到了波光,都是动景,都突出了一个“活”字。目的是为了刻画茗椀楼——江水中的云影,粼粼的波光,映着那雕栏玉砌的茗椀楼。云影、波光、楼的倒影交织在一起,使茗椀楼显得更加秀丽生动,宛如人间仙境。全联既赞扬了女诗人薛涛,又刻画了祖国美丽的河山及茗椀楼的无限风光。